鼓励孩子说“不”——自幼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
张建成
(中科院老科协理化分会)
中国孩子从出生后听到的最多的词语可能就是“听话”这两个字。首先就是在家要听家长的话,听大人的话。孩子到了3岁以后,进入幼儿园,继之进入学校,家长就要嘱咐孩子要听老师的话。孩子长大走上工作岗位,家长仍不放心,担心孩子犯错误或不受领导喜欢,还要继续告诉孩子:“在单位要听领导的话。”
在自幼“听话”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人,在长大成人后,也自然就形成了“听话”的思维,养成了“听话”的习惯。当然,此后主要是听领导的话和听专家、权威的话。长此以往,也就逐渐形成了以“听话”与否判断是非的标准。“听话”也确实可以使人少犯错误、少惹是非,但是也会扼杀创新。
中国的现实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确如家长所言,只要做到“听话”,就会被认为是好孩子、好学生、好工作人员。中国的绝大多数基层领导,也确实更喜欢“听话”的工作人员,认为人人都听话,就好领导、好安排工作。相反,喜欢提不同意见的人,往往会被认为是“刺头”或“另类”。这样的人不仅领导不喜欢,甚至周围的不少群众也会觉得这种人是“多事”,乃至“影响团结”和“妨碍工作”。
但是,新中国最主要的开国领导人毛泽东却告诫我们:“共产党员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周密思考,想一想它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真有道理,绝对不应盲从,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我想这段话绝不仅仅是适用于共产党员,应当适用于所有人,更应当包括孩子。对孩子尤其应当鼓励他们自幼就喜欢提问题,鼓励他们多问“为什么”,鼓励孩子用于说“不”,而不应当简单地要求孩子“听话”。让孩子“听话”,也应允许和提倡他们先问“为什么”,真正明白道理后再去“听话”做事。
犹太人只占世界人口的不足0.3%,但获得诺贝尔奖的犹太人却超过了诺奖总人数的20%。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犹太人的教育理念是自幼就鼓励质疑与创新而不是“听话”与盲从。孩子从学校回到家中,家长问得最多的不是孩子在学校是否听话,而是孩子在课堂上向老师提了几个问题、提了什么问题,甚至于还要问是不是把老师问倒了。这种教育就是自幼鼓励儿童勇于对任何人说“不”,鼓励儿童的质疑与创新而不是听话与盲从。这样孩子长大成人后,自然就会少盲从、敢质疑、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