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互联网时代的我国超级水利网络
2018-03-30 10:58 来源:
【放大 缩小】
方永绥
(中科院老科协电子学分会)
南方暴雨成灾与北方百年不遇的干旱,同时出现在我国广袤的国土上,这是我国近年气象的多发状况。南涝北旱几乎成为常态。南水北调工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建设以及近几年的实际运营,已经被证明是一个有远见的好方案。目前北京近80%的居民用水已经依靠南水。最近山东烟台地区半年无雨百余座水库干涸,居民也靠南水维持饮水。
在我国大规模建设了高铁网、高速公路网、空运交通网、广播电视网、宽带互联网之后,是否正在化大力气来研究策划全国的超级水利网络,我们不得而知。但鉴于水资源对于生活生产的高度重要性,这肯定是一个值得研讨的全局性的大课题,应该需要群策群议和引发高层关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大多为自西向东走向,大江大河之间南北方向缺乏连通。京杭大运河是南北走向,纵向连通诸多横向的水系,明清前人修造目的以航运交通为主兼顾水利,但已年久失修。南水北调工程以输水为目的,其走向是从西南向东北,开创了均衡南北水资源的范例。个人以为,在总结南水北调工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似乎还可以策划更系统的全国性的整体调水及均衡南北水资源的方案。即通过精心设计,构筑在地面上的,可调控的通道,来互联东西走向的大江大河水系,形成新的智能化的超级水利网络。这可以大大改善由于各地降水降雪总量不均,以及各地区地上地下水资源的匮乏不匀,所带来的种种民生及环保的问题,会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我国有强大的基建能力,有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加上全国业已完善的高速交通网、高压输电网的配合,构建这样的超级水利网络的可行性也明显存在。
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系统,虽然原始或简陋,但事实上它就是一个地下水互联互通的局域水利网,已经经受数百年的历史考验且功效显著。坎儿井和京杭大运河都是古人的智慧和实践,我们可以有所启示。
希望若干年后,身处干枯大草原的内蒙牧民,以及面对龟裂土地的山东果农,在电视中看到南方暴雨如注,哗哗的宝贵雨水灌满下水道,心中虽有不平,但仍会暗暗窃喜,因为他们知道,国家的超级水网会把它们收集起来用于救济北方之干旱。我国是一个国土面积足够辽阔的国家,地处北纬温带,並非没有足量雨雪供应,而是分布不均流失很多。而长期的分布不均又有可能进一步加剧极端化气候的发生。久而久之,也可能影响大气环流、影响全国雨雪总量及江河源头的初水供给。再考虑到我国众多的人口及人均水资源的严重不足,构建全国性的超级水利网络似乎应尽早到议事日程上来。与以往的水利建设不同,新的水利网络不以水力发电和航运为重点,而应以均衡水资源及水土保持改善生态为重点。
我国地形地貌复杂,构建全国水系的互联和调控系统是一件难度很高的系统工程。好在,互联网时代各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我国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使凡事皆有可能。笔者是外行,只是说些外行人的感觉和遐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