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 建言摘编

关于在公众中大力加强心肺复苏急救知识普及和技能的培训的建议

2018-06-11 17:36 来源:
放大 缩小

黄庆斌 

(中科院老科协理化分会) 

  据统计,我国每分钟就有一个人死于心脏性猝死,一年因心跳骤停而死亡的人数高达50多万,並且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当心脏停止跳动4分钟内,如能正确使用心肺复苏技术,有一半以上患者可以恢复健康。随着时间的增加,复苏的概率就会急剧地降低,如果超过10分钟以上,基本上就失去了复苏的希望。 

  人们在心脏病发作、溺水、车祸、高血压、触电、药物中毒时都会产生心跳骤停,而这种现象有80%以上都发生在医院外面,第一目击者常常是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或路过的陌生人,这些人绝大部分都不是专业的医务人员,他们不了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和技能,无法在现场实施抢救,只能拨打120,请求救助。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当救护车到达吋,患者已经失去了救活的最佳时间,即使能救活,也会产生各种严重的后遗症。 

  为了解决上述困境,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必须在公众中大力加强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的普及和技能的培训。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与实施是衡量一个社会综合能力的标准,同吋也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我国在这方面与国外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据有关资料报道,美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率在成年人中已达60%,澳大利亚为50%,瑞典也达45%,而我国则不到1%。差距如此之大,让人匪夷所思。为此建议: 

  1、国家应该作为一种制度,在专业的医疗机构和机关事业单位、学校、企业建立起长效的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和培训的机制,改变目前这种只有专业人员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知识和技能的状况。从国家层面统一要求,在大、中学校必须设立心肺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内容,使大多数人在成年过程中就得到系统的教育与培训。同时还要规定,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的员工上岗之前,必须通过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再次培训和考核,在取得合格证书后,方能持证上岗。使人们认识到,要做个优秀的中国公民,必须学会和掌握心肺复苏急救的知识和技能。 

  2、每个区、县都必须建立统一、规范的培训体系,配备标准的培训基地。选择一些优秀的专业医生担任培训教师,采用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对公众进行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並通过一种特殊的机制,长期稳定这支队伍,促进他们定期不断地走进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帮助这些单位的职工不断地巩固和提高急救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全民急救能力。 

  3、进一步推进和完急救免责立法工作,加大法律规范宣传力度和具体问题的解读,让更多人知道急救免责的范围和内容,让更多人在遇到心跳骤停患者时,敢于伸出救援之手,以拯救更多的生命。 

  4、在公众中,大力加强“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宣传,大力表彰在这方面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不断提高公众责任感,让更多的人积极、自觉地开展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遇到心跳骤停患者时,能夠更积极地在现场投入施救,充分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公众的社会责任感。 

  5、在广泛开展普及与培训基础上,有更多人了解和掌握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和抢救技能的同时,可在一些大、中型城市的建筑物和公共场所,适当地配置一些除颤仪设备。除颤仪是心肺复苏的重要设备,在心肺复苏过程中配合使用除颤仪,可以大大提高抢救效果。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配置率几乎为零,要創造条件,提高配置率,充分体现我国以人为本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