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沙龙 > 活动简讯

2019年 第十八期(总第359期)

2019-06-06 09:40 来源:
放大 缩小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简  报

2019﹞第十八期(总第359期)

中科院老科协办公室              2019531

  

地质地球所分会举办

“从气候历史看人类世变暖”学术沙龙

  5月14日,地质地球所分会举办学术沙龙活动。由我所第四纪的唐自华研究员做了“从气候历史看人类世变暖”的主题发言。首先看了与全球人类活动有关的图片,从图片和大量的资料中,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在上世纪60年代,大气成分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约是0.03%,而到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达到了0.04%。

  1958年,美国的夏威夷建了一个大气二氧化碳观测站,从此,世界上有了观测二氧化碳的连续记录。1960年发表的观测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年里是有变化的。在北半球夏季浓度低,大约是308ppm,而到了冬季,浓度是318ppm。科学家们还指出,二氧化碳浓度每年呈现微弱增加的趋势。

  科学家在南北极的冰层中取样,在反映1750年左右的冰层中的气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285ppm,在反映80万年前的二氧化碳浓度,在最高时低于300ppm,而在最低时,大约在175-180ppm。 

  在2017年观测到的的二氧化碳浓度已达400ppm。如果人类按现在的生活方式,每年增加2ppm。在本世纪末二氧化碳浓度就有可能达到1000ppm。如果按照几万年前的发展水平,需要5000万年才能达到1000ppm。

  1881-2018年间全球温度的变化显示。从1997年至今的22年间出现了20个最温暖的年份,而过去四年是最温暖的四年。在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经历了明显升温,平均升温1-2度。

  当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经超过了自然状态的变化,应该定义一个新的地质时代,叫人类世。

  在 2016年,人类世作为非正式的地质年代被国际大会接受,建议的起点为公元1950年。这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悬浮微粒的增多、海洋的酸化、升温等,人类影响已经超过地球系统的自然变化,无论是幅度还是速度。人类影响可能诱发连锁反应,后果严峻。人类必须积极作为,才有可能扭转趋势。

  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做出了大量工作,世界各国也在做工作。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全球变绿的地方大幅度增加。

  参会人员提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进行了热烈讨论。王庚辰说,气象研究人员强调环境污染的影响,今天听到搞地质的研究人员也考虑环境污染的问题,我们有了共识。孙建国说,全球气候变暖是个多学科研究的问题,从古气候历史看变暖,从根源上看其自然发展规律,很有必要。

  参加这次活动的有老科协的孙建国副理事长、电子所分会的宋家骏研究员、力学所分会的王柏懿研究员、大气所分会的王庚辰研究员、天文台分会的郭红锋研究员、地震局地球所的沈萍研究员。地质地球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钟华和离退办主管尹永平等参会。活动由分会理事长滕吉文院士主持。

  参会的退休人员有85岁高龄的易善锋、王谦身,也有62岁的张维、国连杰等。共约30余人参加了这次活动。

地质地球所分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