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一零六期(总第530期)
2020-12-24 10:00 来源:
【放大 缩小】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简 报
﹝2020﹞第一零六期(总第530期)
中科院老科协办公室 2020年12月20日
广州分院老科协、南海海洋所举办
“人类世——海洋”学术沙龙
2020年12月10日,由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主办、中科院广州分院老科协与中科院南海海洋所承办的学术沙龙在南海海洋所学术报告厅举行,主题为“人类世——海洋”。出席沙龙活动的有来自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省政协人资环委、广东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广东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及南海海洋所退休老专家、在职科研骨干近40人。中科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副局长曹以玉,中科院老科协顾问、中科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原局长何远光参加了沙龙活动,南海海洋所副所长张长生为沙龙致辞,南海海洋所退休专家、原党委书记黄良民研究员主持了沙龙活动。
此次学术沙龙围绕“人类世——海洋”进行交流讨论。人类世(Anthropocene)是以人类活动显著影响地球环境为特征的新地质时代。诺贝尔奖获得者Paul J. Crutzen教授于2000年开始推广“人类世”概念,之后得到各学科越来越多的响应,从科学哲学上,部分专家甚至认为应与“哥白尼日心说”、“达尔文进化论”、“地球板块学说”相提并论。虽然对于人类世开始于何时(地层金钉子)目前依然还没有定论,但1950年左右,被称为“大加速阶段Great Acceleration”已基本公认,即围绕社会经济、工业生产等一些列的人类活动(如CO2排放等)导致全球性环境的显著变化,例如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风暴加剧、海平面加速上升、海洋酸化、全球性生物灭绝等。在近岸海洋系统中,受人类影响最明显的,要数海岸带、河口三角洲、珊瑚礁、红树林等。
张乔民研究员作了“人类世-海洋”的主旨报告,他从人类世概念的提出,到人类世海洋中相关的珊瑚礁、大河三角洲、海岸系统、大洋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最后提出人类世未来需要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思想。
刘胜研究员作了“南海珊瑚礁的现状与思考”邀请报告,他详细谈了南海珊瑚礁的保护、需要跳出目前的研究思维圈、需要全面关怀、提升全民海洋素质,以更好地守护南海珊瑚。
陈天然研究员作了“全新世和人类世下的南海北部珊瑚岸礁”的邀请报告,他详细介绍了“大加速”时期以来南海北部岸礁区珊瑚的生存模式已经显著改变,为未来珊瑚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与会专家对报告进行了热烈讨论,纷纷提出意见和建议,认为紧跟国际前沿并进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人类世研究很有意义。第一,科学家需要做的工作是找出这种影响在全球范围内是否存在、是否显著,有没有金钉子。第二,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海洋酸化对地球系统有什么研究意义,需要认识人类活动是怎么影响自然界,影响到什么程度,以及这种影响对我们人类社会的反馈作用,进而提升规律上的新认识。第三,应对科学前沿研究最迫切的问题。第四,海洋工作尤其南海的工作,可以在人类世这方面做出比较大的贡献。比如南海北部沿岸岛礁怎么样退化突变以及引起突变的影响因素,目前造礁活动会对南海产生哪些影响,这些工作不管是对人类世认识还是岛礁工作,都可以做比较大的贡献。第五,南海岛礁工作的可持续性研究,对于我们认识海洋和人类世,以及国家安全都是极其重要的。同时,也有专家对于金钉子还没有找到提出不一样的看法,到底是人类影响自然更多还是自然更能控制人类,以及地球以外的宇宙是否影响地球系统更大等提出疑问。
通过讨论,专家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南海的工作,可以在人类世认识和研究上做出比较大的贡献;建议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关注人类世这一新思想,以及由此带来的规划管理上的思想转变,尤其在顶层设计、科研问题导向、规划管理等方面要考虑到。
2、建议将形成的重要建议,写成专门报告上报老科协,或院有关部门,或者以科普形式刊登出来,进一步提升沙龙活动的意义。
3、建议南海海洋所尽快成立老科协,把这次活动当作是成立老科协的动员会,希望老科协工作在院所各单位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是我们第一次举办中科院老科协学术沙龙,有以下体会和经验:
1、本次沙龙报告精彩,活动参与度高,尤其许多年轻科学家和多个单位的专家参与,提高了活动活力。沙龙举行获得了院离退休局,院老科协的大力支持,举办的形式和内容都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
2、秉承开放办沙龙活动宗旨,听取各方面意见和言论。
3、讨论热烈,有争论并可以把科学挖掘的更深。
4、沙龙组织实施工作严密,会务工作做得好,活动组织实施规范有秩序,考虑周到。
学术沙龙活动现场
张乔民研究员作主旨报告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