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五十二期(总第823期)
简 报
﹝2023﹞ 第五十二期(总第823期)
中科院老科协办公室 2023年5月11日
中科院老科协动物所分会举办
“多倍体鱼类多样性及资源保护与利用”学术沙龙
2023年4月26日,中科院老科协动物所分会举办了主题为“多倍体鱼类多样性及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学术沙龙,并进行了报告会视频直播。中科院老科协副理事长陈树堂、金铎、中科院老科协顾问何远光、原中科院生物局局长王贵海、动物所、国科大、遗传发育所、心理所、微生物所等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沙龙。沙龙由中科院老科协动物所分会理事长高家祥老师主持。中科院动物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新建致欢迎辞。
动物所郭宝成研究员做了题为“多倍体鱼类多样性及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主旨报告。多倍化对整个生物演化都是非常重要的,脊椎动物的起源最早就有经历基因组加倍或者多倍化的过程,多倍体相关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研究的前沿热点。高等植物中约70%是多倍体,包括小麦、棉花、油菜等重要农作物。多倍体具有生物与非生物胁迫抗性强、适用性强、抗逆性高、生物与经济产量高等优势,从而成为重要的育种方向。多倍体同样常见于鱼类及水产养殖业,例如我们餐桌上常见的鲤、鲫、三文鱼等均为多倍体。我国具有丰富的多倍体鱼类资源,在多倍体鱼类的研究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也是水产养殖大国,在已批准的水产养殖新品种中鱼类有134个物种,其中40%是多倍体鱼类,国家每年批准新的培育品种中部分是以多倍体物种为基础进行的选育,对于多倍体鱼类资源的利用具有广阔的需求空间,我国野生多倍体鱼类资源非常丰富,可为未来的遗传育种提供大量的资源。尽管有关多倍体鱼类的研究和利用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多倍体物种的基因组结构复杂,一些关键的理论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主要包括多倍体鱼类的起源、多倍体优势机理、多倍体中部分亚基因组多样性偏低、多倍体二倍化、多倍体的基因表达与调控、多倍体鱼类资源保护等。同时,团队对中华鲟已有的遗传资源和2000年起开始积累的样本进行遗传学上的研究,分析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现在放流的鱼是否存活。通过对野生中华鲟和现有保存的遗传个体进行多样性评估中发现现有种群中的遗传多样性是非常高的,希望今后研究能够为中华鲟的保护做出贡献,为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侯仲娥研究员做了题为“气候环境变化与钩虾多样性格局”的邀请报告。钩虾广泛分布在全球的海洋和淡水生境中,从10000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到海拔5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湖泊,钩虾既能适应高山湖泊等陆地水生极端环境,又能适应深海环境,是研究海陆变迁的理想材料。我们以“海洋—淡水生境转变”为研究体系,整合分类、地质和分子生物学证据探讨物种多样性演化格局,旨在揭示钩虾的起源演化路径、当前分布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进而阐明钩虾响应“海洋—淡水生境转变”的功能性状(鳃)和遗传基因的适应性进化。阐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机制和动力、揭示生物适应性进化规律、认识生物圈与地球圈的相互作用,能够为预测未来环境变化下的生物分布格局、生态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指导。
在讨论与交流中,各位专家分别就多倍体鱼类演化、水产养殖、生物资源保护及利用等科学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最后,原院生物局局长王贵海总结指出:多倍体鱼类或者多倍体生物对生物多样性基因调控的机理研究是一个很前沿的科学问题。多倍体的形成可能也是自然胁迫的结果,相比二倍体有更多的优势,对气候或者其它自然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作用。我们通过研究鱼类或者其它多倍体的基因调控,以期解析各种性状之间存在的关系。希望动物所能够要抓住中华鲟、鲤鱼、裂腹鱼等物种深入研究,做出有特色的东西,要把自己的力量集中起来应用到最重要的领域。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新建致辞
郭宝成研究员做主旨报告
侯仲娥研究员做邀请报告
院老科协副理事长金铎讲话
原中科院生物局局长王贵海讲话
院老科协副理事长陈树堂讲话
动物所分会理事长高家祥讲话
参会人员合影
(中科院老科协动物所分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