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过程工程研究所分会成功举办“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过程中的科学问题与技术创新”学术沙龙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简 报
﹝2025﹞ 第一四零期(总第1323期)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办公室 2025年10月9日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过程所分会
成功举办“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过程
中的科学问题及技术创新”学术沙龙
2025年9月26日,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过程工程所分会承办了“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过程中的科学问题与技术创新”学术沙龙。此次沙龙由中国科学院老科协主办,中国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局支持。分会秘书长马兵主持活动,副理事长江明受理事长曹红梅委托,代表过程工程所分会致辞。
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过程工程所环境研究部主任孙峙研究员作了题为《退役动力锂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主旨报告。报告基于退役动力锂电池具备的资源、环境、安全三重属性,针对影响废旧电池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市场机制、技术支撑能力三要素,对国内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孙峙详细介绍了其研究团队的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成果,展示了我国在锂电废料处理量和处理技术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合作企业安徽绿沃循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宏亮作了《退役电池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发展探究》邀请报告。报告介绍了该企业在打造“报废汽车拆解—动力电池回收—材料再生”闭环产业链方面的产业发展状况、科技项目合作成果、关键处理技术以及面临的经营挑战,并提出了发展设想。
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孙建国,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理事长马扬、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秋生、副理事长曹以玉、监事长赵震声、常务理事黄勇,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电工研究所、动物研究所、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的36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沙龙活动。与会人员就报告涉及的诸多学术与成果应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讨论,并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建议。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动力锂电池生产与消费国,占比超过50%。从退役动力锂电池中回收有价金属,能够部分替代新电池制作时相应金属的用量,这对于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与会专家对报告内容以及过程工程所在退役动力电池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果均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结合合作企业的发展情况,就企业经营效益、国家政策影响、退役电池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以及钴、镍、铜、铝、锰、铁等有价金属回收过程中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等具体问题展开了积极的互动交流。
北京科技大学张家靓教授指出,回收退役锂电池中所含的有价金属,并将石墨进行再循环利用以用于新电池制作,能够部分替代相应的进口产品。废电池处理行业是一个交叉学科领域,面临的研究问题较多。而且,由于不断有新一代电池进入退役阶段,如比亚迪刀片电池,其废旧后会引发一系列回收处理方面的新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此外,在湿法处理过程中会使用酸碱介质,这会带来废水无害化处理的环保问题,因此,需要将清洁处理工艺与高效处理技术相结合。
过程工程所陆克源高级工程师介绍了其退休前长期从事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处理研究以及在国内外推广科研成果的经验与教训,并提出了强化处理物料的破碎分离以及在专利申请中注意保密技术关键的建议。
孙建国副会长认为,对于如何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和市场管理,在退役锂电池的市场管理方面,国家对于梯次利用和市场准入应双管齐下,且都要严格把控。这既有利于行业的发展,也能为消费者的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过程工程所王玉春研究员建议,国家应加强企业资质分级评估和市场准入管理,使高资质的企业能够获得充足的退役电池资源,从而有效发挥其三重属性。
王宏亮总工程师认为,未达到环保资质的退役电池处理企业若要成为“白名单”环保企业,大约需要增加30%以上的环保费用,用于设备和处理过程的投资,包括在1100℃高温下烧掉二噁英。若国家不加强市场准入管理,退役电池资源会被资质参差不齐的企业瓜分,这不仅会推高资源价格,还会导致环保资质企业无法获得充足的资源,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
大气物理研究所洪延超研究员提议,企业应加大对高新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投入,例如开发智能电池拆解与分拣设备,以此提升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国家亦需强化政策支持,以保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电工研究所张亚彬研究员建议将梯次电池应用于太阳能电站。
中国科学院大学刘渝珍教授指出,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数量庞大且在全国分布广泛,国家应针对其循环利用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在环保处理方面,还需考虑地域特性,比如四川地区,空气流动较为缓慢、湿度较大,若废旧电池处理过程中产生气体和微粒污染物,危害相对较大。
曹以玉总结发言时认为此次沙龙活动契合院老科协的要求,举办得很成功。过程工程所在退役动力电池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研发成果值得称赞,合作企业的产业化发展态势也令人振奋。期望未来研发工作能取得更进一步的进展,为新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作出更大贡献。同时,希望过程工程所老科协分会持续高质量地举办学术沙龙活动。
孙峙研究员作主旨报告
学术沙龙会场
合作企业安徽绿沃王宏亮总工程师作邀请报告
与会者合影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过程所分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