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园地 > 科普论坛

科普工作简报(18.93)“科普论坛”专家助力中科院“3H”工程(二十一)

2018-12-28 15:04 来源:
放大 缩小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科普工作简报

2018﹞ 第93期(总第695期)

中科院老科协科普工作委员会      201812月15日

-----------------------------------------------------------

“科普论坛”专家助力中科院“3H”工程(二十一)

——吴瑞华、徐杨禾教授作精彩报告

  2018年12月5日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扬禾教授到海淀区枫丹实验小学,为同学们报告《战斗机的发展与现状》。

  一开场,徐教授就提问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是在哪一年生产的?在哪个国家?谁发明的?”同学们纷纷积极抢答。听完同学们的回答,徐教授告诉大家:“飞机是 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两人发明的。”接着详细讲解了发明的过程,分析了莱特兄弟能第一个发明飞机的原因:首先是家庭的教育,其次是个人的天赋,再就是科技的发展,最后是总结前人的经验。老师在详解了歼击机(战斗机)的发展历程,从活塞式发动机到喷气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指出喷气式发动机开辟了战斗机发展的新纪元之后,着重释析了作为一个发明创造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善于思考、富于幻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这正与枫丹实验小学坚持文化自信、扎实走稳科技强校之路,“科技创造未来、创新改变世界”的科技教育理念相吻合。同学们热烈鼓掌。

  2018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吴瑞华研究员走进海淀区枫丹实验小学的科学家大讲堂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科学思维漫谈——如何让孩子更“聪明”》的报告。吴老师告诉同学们思维能力是人的核心能力,它决定着人解决问题的效果。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因素影响着人的思维效果:有些因素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有些因素阻碍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一定要发挥能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各种因素,克服阻碍思维能力发展的因素。接着,吴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克服阻碍思维能力发展的因素,并通过现场互动,让同学自己体会这些因素的作用,在今后能使自己的思维方式符合科学的规律,达到比较理想的思维效果,让自己更“聪明”。报告会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根据行管局科学文化传播处供稿改编)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2018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