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园地 > 科普论坛

科普工作简报﹝2022.2﹞许智宏院士为“科普论坛”作线上报告

2022-03-18 16:45 来源:
放大 缩小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科普工作简报

﹝2022﹞ 第2期(总第928期)

中科院老科协科普工作委员会      2022年3月18日

 

许智宏院士为“科普论坛”作线上报告

   2022年3月18日,著名植物生理学家许智宏院士为“科普论坛”作线上报告,题目是:“农作物的起源、驯化和育种技术的发展。”许院士首先阐释植物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全球30多万种植物中约有3万多种可食用植物,养育我们的主要是其中的30多种,而5种谷物为全球人口提供了摄取能量的60%。10种食物为人类和家养动物提供了所消耗食物的95%。在介绍了全球主要品类食物的产量后,以部分重要的谷物、瓜果蔬菜等作物为例,阐释今天我们吃的大多数农作物都是人类长期进行选择、驯化,经自然或人工杂交产生基因重组和转移的结果。

   许院士释析,品种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介绍了植物育种技术的发展:从驯化选育和常规育种,到现在的生物技术育种,生物育种己在进入精准的分子设计育种时代。接着,以绚丽的画面、准确的数据,生动地讲解了若干案例: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李振声的小麦育种,抗病、抗虫基因在育种上的广泛应用,高叶酸玉米,高抗性淀粉水稻,转基因抗虫棉花新品种、抗草地贪夜蛾玉米品种的培育,等等。告诉大家,国际种业是农业产业争夺的重要阵地。而生物技术已成为不少新兴国家经济的增长点。国内外大规模应用转基因技术已有20多年,每年亿万公顷土地种植转基因作物,数十亿人食用转基因食品,至今并未发现有科学证据的安全问题。实践证明:经过科学评估、依法审批的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它的风险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至今,我国已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做到“中国人饭碗里的口粮,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粮食供求总体宽松,完全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也能够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考验。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约6.83亿吨,约占世界谷物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已连续7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许院士说。但面对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营养需求发生显著变化,我国农产品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 随着农田化肥和农药用量不断增长,在一些地区造成严重的土壤和水体污染;农业企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信息化以及创新等水平不足,务农机会成本显著增加,等等。我国农业生产显现了多种结构性矛盾,这都需要我们切实应对。

   许院士和大家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要“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 “要大胆创新研究,占领转基因技术的制高点,不能把转基因农产品市场都让外国大公司占领了。”“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证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的有效供给。”“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扩展,﹍﹍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最后,许院士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切实践行,贯彻落实!          

科普论坛供稿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2022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