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园地 > 科普论坛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举办“老科技专家进校园”活动李承森研究员应邀作报告

2025-10-09 18:00 来源:
放大 缩小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科普工作简报

2025﹞ 70期(总第1180期)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工作委员会      2025109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举办“老科技专家进校园”活动

李承森研究员应邀作报告


109日,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弘扬科学家精神,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举办海淀区关工委主办的“老科技专家进校园”活动,邀请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讲师团团长,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论坛”专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原常务副所长李承森研究员为该校三年级150名学生带来“传承科学家精神 探索植物王国”主题报告,报告在学生们的热情期待中顺利开展。

报告开篇,李老师以两位植物学界泰斗的事迹为引,生动讲述了吴征镒与徐仁院士的科研人生,李老师深情地讲道:“吴征镒院士70余载深耕植物学分类,定名1766个植物分类群,涵盖94334属,不仅填补我国植物学空白,更改变了‘中国植物多由外国人命名’历史的成就。老师引用吴征镒院士‘愿意把肩膀给大家做垫脚石’的肺腑之言,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徐仁院士作为中国孢粉学奠基人,创建实验室,培养首批孢粉学专家,并利用化石植物研究青藏高原隆起的突出贡献。”让同学明白科学研究与国家建设紧密关联,现场不时响起敬佩的掌声!

在报告进入植物知识探索环节中,李老师结合大量精美的植物图片和趣味案例,从植物基础分类入手,告诉学生全世界约有50万种植物,中国高等植物达3万多种,居世界第三......,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使抽象的植物学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地球生物生存的基础”。

此次报告,不仅为学生打开了探索植物世界的大门,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科学家精神的种子。报告结束后,还有许多同学向李老师提问“身边的柳树是风媒花还是虫媒花;怎样区分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这即是一堂科学知识课,更是一堂深刻的科学家精神宣讲教育课,为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培养与家国情怀的树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供稿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