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四十五期(总第386期)
简 报
﹝2019﹞第四十五期(总第386期)
中科院老科协办公室 2019年8月12日
桃李意气勤发奋,老骥伏枥再千里
—记大气所举办“走近大气科学”中学生研学活动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发挥老科协开展科普工作自组织能力,引导老科技工作者发挥特长优势。7月23-25日大气所分会、离退办、离退休党总支举办首期“走近大气科学”中学生研学活动。
7月23日清晨,江苏兴化中学一位老师带着六位学生刚下火车便急匆匆赶往大气所。骄阳似火的北京挡不住学生们科学探知的热情,大气所离退办主任刘荣华热情的带领同学们步入3号楼,这里的老科学家们正等着他们。孩子们紧张、崇敬、兴奋、向往的心情交织在一起。高楼中的大气所正是同学们想往中的模样,而楼门前电子横幅显示的“欢迎江苏省兴化中学”几个大字,令所有孩子们亲切、而后惊觉。同学们感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有着众多国家重点实验室,集结了全国顶尖的科研人员。兴化中学只是一所小小的县城中学,竟值得这样顶尖的研究所如此隆重地欢迎,这恰恰体现的是科研精神中的对所有人的尊重与平视,比起以往的各种科普讲座更令人感恩、铭记”。
组织这次活动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瞄准一所最好的学校,挑选最优秀的学生。兴化中学仅是一个县级市的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学生大多来自乡镇。参加活动的学生不问成绩,只是好奇科学的人生,期望一个与科学家的碰撞。大气所分会、离退办、离退休党总支精心组织的这场活动,旨在圆许多退休的老科技工作者的一个愿望。这些老同志大多是从农村考入大学,走进中国科学院的。他们心怀感恩,不忘党的培养,他们人退心不退,希望有更多的农村孩子能像他们一样走进科学的殿堂。为此,大气所分会、离退办与中国科学院泰州应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中心联手组织了这次活动。早在今年年初,大气所即与中科院泰州中心签署了携手开展科学教育协议,将中国科学院“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和“‘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落实在中科院泰州中心开展的“科技后备人才哺育行动”中去。
当十六七岁的同学与七八十岁的老人共聚一堂,老科学家关切的目光、语重心长的寄语,让同学们放下了紧张的心情,年龄的代沟瞬间碎成泡沫,科学、历史、人文,世界所有物质都没有了界限。看着眼前这些老科学们,学生们的思绪穿越了时间隧道,想象着他们年轻的模样。高登义教授谈到如何面对未来具有的不确定性,对同学们启发很大,悟出了要在未来的不确定性中,明确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的能力,过尽可能确定的生活的道理。
活动受到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党支部的大力协助,党支部书记周连童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季风系统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领域,魏科副研究员在大气所3号楼主展厅声情并茂为同学们介绍着老一辈的科学家如何艰难地从无到有地把这大气所一步步壮大。还为同学们做了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科普报告。之后安排了与青年科学家们座谈活动。中学生和青年科学家短暂的零距离接触,出乎组织者们的意料,同学们不仅收获了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还有对科学研究背后的人文情怀和谦逊君子的修养气质深刻的理解。兴化中学陆文晞说:站在面前的,是颜值与才华的共同体,科学家的刻板印象被打破。所谓科学,广义上包含文化、人文,谈吐中自然流露。气质是内涵的外现。这种收获更加难能可贵。
随后,师生们依次参观了中国科学院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LAPC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亚洲第一气象高塔”和观测场。黄敏松、郑光兴老师为同学们演示云降水物理实验过程;雷恒池主任给同学们介绍了实验室的老前辈以及著名科学家顾震潮先生的生平事迹;吉东生老师做了“关于臭氧和PM2.5的两面性”的报告;陶益凡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大塔的建设历史、观测方式和作用等,并讲解了大气观测史和各种仪器的名称和用途等。
最后安排参观了制作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的华风影视、中国科技馆,匆匆行程都是震撼。同学们在日记中写到:魏科老师谈到自然灾害,不仅讲到明朝灾害频发,还有历史与现在、使命。他告诉大家,气候变化不仅仅是科学问题,也是国际政治和经济问题。
三天的研学活动即培养了同学们问题意识,更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泰州素有“教育之乡”的美誉,有着千百年的基础教育基础。今天,中国科学院泰州中心将工作重心从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经济发展方面转移转化,拓展到推动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哺育行动”,培养他们求真探索的科研精神,这为泰州市的高质量的发展更具长远性、战略性的意义。
离退办、中科院老科协大气所分会供稿
(图一)老科学家与兴化中学召开座谈会
(图二)魏科副研究员在大气所8号楼主展厅讲解
(图三)参观中科院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合影
(图四)吉东生做科普报告
(图五)陶益凡讲解仪器
(图六)高登义老师为学生签名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