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简报 > 协会工作简报

2023年 第一一三期(总第884期)

2023-08-13 08:55 来源:
放大 缩小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简 报

2023﹞ 第一一三期(总第884期)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办公室      2023813


《请历史记住他们——

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

  《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是张劲夫同志在19995月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署名文章。众所周知,原中顾委常委、国务委员张劲夫同志,在1956年至1967年期间曾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主持中国科学院的日常工作。他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见证人。

  张劲夫在文章中写道:中国科学院就是按照中央确定的“大力协同”和“三家拧成一股绳”(注:这里的“三家”是指二机部、七机部和中国科学院)的精神,主要承担原子弹和导弹研制中一系列关键性的科学和技术任务,包括理论分析、科学试验、方案设计、研制以至批量制造所需的各种特殊新型材料、元件、仪器、设备等。至于人造卫星,则从构思到建议,都是由中国科学院提出,先后两次上马(1958年、1965年)。他还特别指出:中国科学院参加“两弹一星”研制任务的科学研究人员占全院科研人员的23。在文章的结尾处,他发出呼吁:让我们一起对为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做出贡献的所有科学家、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致敬!

  此外,原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聂力同志在纪实文学作品《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中,也记录了表彰“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由来。她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受表彰的23位科技专家只是他们的杰出代表,辉煌和荣誉同样属于千千万万的无名英雄,正是他们年复一年的埋头苦干,铸造了属于祖国也属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无上光荣。

  的确,众多为国家做过贡献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管理工作者和工人们仍然鲜为人知,仍然默默无闻,应该到了让人们知道并记住这些无名英雄的时候了!北京怀柔中国科学院大学园区里的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新近矗立起几座纪念碑石,就是这个理念的体现。上面镌刻着的名字,都是中国科学院的若干研究所曾经参与“两弹一星”早期研究任务的普通工作人员。图1 中的碑石就刻有力学研究所怀柔分部的450名成员。1958年,为了中国科学院研制人造卫星的581任务,力学研究所建立了怀柔分部,专门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究工作。

1 镌刻着力学研究所怀柔分部参与“两弹一星”任务人员名单的纪念碑石

  但是,在力学研究所中关村本部里,还有一大批参与过“两弹一星”早期研究任务的老同志们,我们也不能忘记他们!他们当年在国外封锁、国内经济困难的条件下,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奋力拼搏的精神,对于今天的“科教兴国”事业依然具有重要的鼓舞作用和现实意义。鉴此,力学所分会的第二次理事长会议决定开展力学所本部参与“两弹一星”早期研究任务人员的统计、校核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广泛、细致的调查与分析,分会汇总了一份762人大名单,并经由力学所领导在714日报送给了纪念馆。

  力学所分会在提交名单时,还提交了书面报告《关于人员名单生成的说明》。这个报告说明了该项工作的“基本原则”、“几条规则”以及核定工作的细节。具体而言,我们是基于研究项目来核定人员名单的,相关的项目计有581任务、101-105任务、21号任务、28号任务、640-5任务、651任务和910任务,它们均是直接为“两弹一星”研制服务的国防科研项目。我们以档案资料为人员核定的基本依据,在无法获得正式档案情况下则以研究室公认的统计资料为参照物,再通过个别采访、电话询问和微信交流等方式进行校核,先后调研了近百名退休老同志。当然,由于资料不全、时间久远等原因,这份名单难免有漏记情况,我们会依据新的证据进行必要的补充更新。

  总之,力学研究所作为“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领导的国家级研究基地,在钱学森“工程科学”建所思想指导下,一直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己任,特别是在早期的“两弹一星”任务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今天把这个名单公布出来,就是期望力学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中继续发挥作用。

2 统计、校核人员名单的工作在进行中:查档(上);采访(下)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力学所分会 王柏懿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