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简报 > 协会工作简报

2023年 第一一零期(总第881期)

2023-08-11 08:55 来源:
放大 缩小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简 报

  ﹝2023﹞ 第一一零期(总第881期)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办公室      202381


  探秘大熊猫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分会黄乘明研究员

  指导青少年赴成都开展大熊猫研学实践活动

  由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研学导师团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黄乘明研究员全程参与科学指导的成都大熊猫研学实践活动于2023717日至722日顺利完成,参加该活动的北京小科冀 卡巴2023年研学团一行20名成员收获满满。

  717日研学团全体成员在领队洪丽老师带领下,从北京飞向成都,开启了此次研学实践活动。一路上飞越祖国大好河山,包括飞越中国的中央公园,中国南方和北方的交界线,巍峨的秦岭山脉,三个多小时后抵达成都双流机场。

黄老师指导同学们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学习

  研学团首站访问了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黄乘明老师与研究所老师为同学们科普了两栖和爬行动物的知识,参观了所内的两栖和爬行动物博物馆。同学们看到最大的海龟标本、最大的棱皮龟标本;了解到毒蛇和无毒蛇的基本差别。生物所老师特别提醒,在无法区别毒蛇和无毒蛇时,最好把它们都当做毒蛇对待,避免遭遇不测。生物所老师也告诉孩子们,蛇之所以攻击人是因为人离蛇太近,引起蛇的攻击反应,所以我们在野外不要太靠近蛇类。

黄老师在中国大熊猫保护中心讲解

  探秘大熊猫是本次活动的核心,也是青少年期盼已久的内容。第二天,研学团奔赴中国大熊猫保护中心——中华大熊猫乐园。该中心属于国家林业与草原局,以驯养繁殖大熊猫为主要目的,并开展大熊猫野外放归的试验工作。在黄老师带领下,同学们一边观察大熊猫,一边听黄乘明老师讲解:大熊猫为什么是黑白两色,大熊猫为什么要从食肉改为吃竹子,这中间发生了哪些变化? 大熊猫改为吃竹子后,身体结构上、生理上和行为上都发生哪些变化等等。同学们看着萌萌的大熊猫,对老师讲解的大熊猫知识有了更深刻理解。园区中,还有与大熊猫生活在同一片栖息地的动物,比如小熊猫、红腹锦鸡等等。黄老师又向同学们讲述大熊猫属于伞护物种,因为保护大熊猫的同时也把与大熊猫生活在同一片栖息地的其它所有动植物都保护起来了,也就是保护了整个生态系统。同学们不仅学习到许多新的知识,而且对保护大熊猫的重大意义有了进一步认识。

同学们在中国大熊猫保护中心学习

  第三天,同学们来到了成都市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该基地同样担负着大熊猫驯养繁育和野外放归的实验任务。基地内的大熊猫“花花”的名气爆棚,前来探望她的游客人山人海。黄老师指导同学们开展辨别大熊猫粪便的实践活动。如何判断大熊猫粪便的新鲜程度?黄老师自己先闻闻大熊猫粪便,然后让同学们逐一体会。新鲜粪便不仅不臭,还有竹子清香;隔几天后,粪便就有了一些酸味,但是依然不臭。剥开大熊猫粪便,一节节竹节出现在大家面前。黄老师介绍了大熊猫吃竹子的方式,一节节竹节代表了大熊猫年龄,在开展大熊猫数量调查时,通过竹节可以判定大熊猫个体数量。大熊猫粪便现场教学十分生动、活跃,效果很好。大家要把大熊猫粪便带回北京,与家人分享相关的知识。

同学们辨别大熊猫粪便的新鲜程度

  第四天,同学们来到了成都拾野自然博物馆。黄老师一边讲解动物的知识,一边请大家参与与动物亲密接触的活动。博物馆工作人员拿来一条蟒蛇,同学们依次触摸蟒蛇。黄老师询问同学触摸蟒蛇的感受,并给大家讲解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的知识。参观结束后,博物馆送给每位同学们一份精美纪念品。

在拾野自然博物馆触摸蟒蛇

在拾野自然博物馆参观学习

  第五天,研学团来到了西南地区最大,建成时间最早的成都动物园。与前几天看到的不同,这里除了大熊猫之外,还有300多个动物种类。在鱼类饲养区,各种各样的鱼类让大家流连忘返。在两栖爬行动物馆,看到国内国外的多种两栖爬行动物,包括蜥蜴和变色龙。在鸟园,大家聆听城市鸟类的鸣声,各种优美的鸟鸣声此起彼伏,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黄老师给同学们讲述了很多鸟类知识。

在成都动物园参观学习

  在成都研学实践期间,研学团还参观了金沙遗址公园、都江堰水利工程、四川大学、武侯祠和蜀锦博物馆,了解和学习到许多人文历史知识。在722日返回北京前,同学在总结会上纷纷表示,这次研学实践收获满满。家长在微信群的反应也充分体现了研学实践活动的成功举办,从最初的每天都在不放心地过问孩子们情况,到中期不再询问,充分放心,到后期的真心感谢老师们的精心策划、讲解和指导,让孩子们收获满满。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研学导师团将会继续为青少年研学实践活动提供优质的科学指导,继续大力支持研学活动。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研学导师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