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简报 > 协会工作简报

2023年 第一八零期(总第951期)

2023-12-14 09:55 来源:
放大 缩小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简  报

﹝2023﹞ 第一八零期(总第951期)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办公室      2023年12月14日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心理所分会举办

中国超常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学术沙龙

2023年10月30日,中国老科协和中国科学院老科协主办、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心理所分会承办了主题为“中国超常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的学术沙龙。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副理事长陈树堂、老科协顾问张志林、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办公室主任黄玉萍、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心理所分会理事长赵国胜、副理事长吴瑞华、心理研究所党委书记孙向红、所长傅小兰、中国科学院动物所、遗传发育所、微生物所、青藏高原所、心理研究所以及院外科研单位等3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沙龙。沙龙由分会理事长赵国胜主持。

心理研究所张兴利副研究员做了题为“超常儿童认知加工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的主旨报告。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阶段,对高层次、拔尖的科技创新人才有着十分迫切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超常儿童是人才资源的“富矿”,是国家人才储备的重要来源。超常儿童研究中心在超常儿童研究领域大量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应用服务研究发挥了学科优势,在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国家宏观决策,实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多储备”的战略目标上起到了“国家队”的重要作用。

基于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重要性,张兴利副研究员报告了45年来超常儿童研究中心在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不懈努力的科研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和经验:45年的历程按十年一次进行总结,第一个十年是去认识、发现和培养超常儿童的基础,编制了超常儿童的鉴别工具。第二个十年进行了大量国际合作和理论构建,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的分层教学和加速超常教育实践。第三个十年进一步推进基础研究,特别关注脑机制和遗传基础,在实践层面开展了丰富教育模式。第四个十年进行了超常教育的效果评估,对超常教育下的超常儿童和普通教育下的超常儿童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第五个十年开始个性化和过程性的一系列考量,展开了一系列的教育干预实验,包括创造力的、思维模式的、情绪干预研究及效果评估。

80年代,刘范老师和查子秀老师提出了supernormal的概念并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查老师还提出用多个指标(有智力的、认知的、情绪、创造力等),多个途径(有提名、有发现、有选拔等),动态鉴别超常儿童的原则和模式。超常儿童研究中心逐步开发了一系列的鉴别工具和测评的体系,建立了指导干预实验和学校课程的BSI模型、创造力培养冰山理论、创造力培养蝴蝶理论等三个理论模型,并形成了儿童课程模式,家长沙龙和儿童课程整合模式,家、校、社三元课程模式等三个层面的课程体系。

研究层面,45年来超常儿童研究中心一直在回答各种问题:什么是超常儿童?谁是超常儿童?超常儿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超常儿童发展路径如何?如何助力超常儿童发展?等等。

定义上来说,超常儿童指的是与同龄人相比有非凡的能力或者与众不同的能力的儿童。用统计学的概念,指人群中同一个年龄段处在前1%-3%的那一部分儿童。国内外研究发现,在观察力、推理能力、注意、记忆等认知方面以及动机、自我概念、坚持性等非认知个性心理特征方面,超常儿童均显著优于常态儿童,并通常有更优秀的学业表现。面对高难度和挑战性任务尤其是需要更多创造性思维的任务时,超常儿童的认知加工优势更为明显。

研究还发现超常儿童在有任务和没有任务的情况下瞳孔直径是变化的。无任务的时候,超常儿童瞳孔直径是小的,有任务的时候,高智力的儿童瞳孔变得更大,研究进一步发现在不同的任务过程中,与学习中常见的有规律可循的利用性任务相比,高智力个体在经验较少的探索性任务中瞳孔直径扩张更大,这表明高智力个体在面对探索性任务时更可能专注、投入;而在常见的寻找规律的任务中,更可能处于“节能”模式,这种模式尤其反映在男性群体中。这给我们教育很大的启示,怎么去给孩子建立一些认知冲突,吸引到他,让他真正把注意资源分配到任务中,而不是总处在“节能”模式,所以得有一些有难度有挑战的,而且时不时有探索的机会。

实践层面,以施建农老师提出的BSI模型的课程背景和实验学校建立联系,首先关注身体,给学校提出的要求是这个体系下出来的孩子,至少戴眼镜要少,体能要好。结果发现在4年完成8年的学业中,4年的体育课时间要远远超过8年的体育课时间。也发现在非学业部分,超常儿童的同伴、家庭关系要弱一些,这提示我们要给他们进行自我的提升,更清晰的认识到自己,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优势。拓宽拓深丰富模式发现超常儿童自我认识要高于普通儿童。超常儿童比普通儿童的负面情绪要低一些,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从超常儿童教育评估与儿童的认知来看,超常教育、普通教育没有特别大的差异,但是在超常教育下的超常儿童意志控制能力要优于普通儿童,冲动控制能力也更高一些。

报告总结中,张兴利副研究员提出经过一系列基础探索,超常儿童的发现是可能的,超常教育是必要的。超常儿童在早期需要更多的资源支持和整个社会的托举,这样才能赋能他们,让他们自我实现,未来回馈社会、服务社会。超常儿童研究中心也将依托心理所双生子平台和脑影像数据库,继续做深层次的研究,提升已有科研和实践成果,促进社会各界在超常研究和超常教育方面的合作和交流,为国家选拔拔尖创新人才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为国家人才强国战略贡献力量。

随后,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上官芳芳副教授做了题为“超常儿童智力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初探”的邀请报告。上官芳芳副教授从心理健康在超常儿童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开始,介绍了意大利46万五年级学生的研究发现,报告了超常儿童在面对考试时,智力平均数+1.5标准差到2.5标准差之间的的学生和智力平均数在+2.5标准差到3.5标准差之间的学生,两个群体之间的考试焦虑没有差异。即超常教育实践发现超常儿童考试焦虑答案是否定的。同时,研究发现超常儿童不仅是智力超常,而且心理社会能力也超常,和常态儿童去相比,他们有比较好的同伴关系和更高的社会能力。

之后,基于两个与智力超常形成机制有关的大脑皮质功能发育理论,报告了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的激素水平差异以及激素与智力、激素与人格特质、激素与冲突加工过程关系的初步探究结果。

在指长比与个体的发展潜能关系研究中发现第二个食指和第四个无名指指头的长度比例,尤其是男孩,尤其是右手,一个研究趋势认为右手第四指比较长的男孩社交能力较强。第二指比较长的男孩空间认知能力较强。

雌激素水平可能在比较合适的阶段对空间认知能力比较好的,以特纳综合征患者为例,特纳综合征中文名字叫先天性性腺发育不全,在每2500-3000个女婴中会有一个特纳综合征,特纳综合征患者的性激素非常少,导致无法经历青春期的发育,如果给她补充雌激素,她可以经历青春期发育。有很多的文章去探究,稍微大一点的孩子中补充雌激素之后,可以看到她空间认知能力也提高。默沙东诊疗手册中提到特纳综合征这些孩子许多都患有ADHD,并且难以评估视觉和空间的关系,还有执行功能的一些问题。

对于即将正式进入青春期的12岁孩子来说,唾液性激素水平能够很好的预测到每一个孩子青春期进入的早晚,文献表明12岁孩子的唾液性激素50%受遗传影响,50%受环境影响,间接的反应了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最后,上官芳芳副教授通过四个双特殊儿童个案分享,分析了超常儿童的心理问题在班级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结合文献回顾,又分析了超常儿童情绪问题发生机制中的其他重要因素(例如冗思、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等),并结合正念干预实验探究了从儿童早期开始在超常儿童中预防和干预情绪问题。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张兴利副研究员、上官芳芳副教授对于超常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报告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讨论与交流中,大家分别就超常儿童发展与教育的重要性、超常儿童的选拔培养及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吴瑞华研究员作为老一辈的科学家和活跃的科普专家,当年研究室党支部书记,对从查老师开始的课题组超常实验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搞科研了如指掌。他充分肯定了课题组对超常儿童增加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对瞳孔直径扩张和智力关系的研究以及对指长比和个体发展潜能的研究,表示增加刚性的生理指标和物理指标能够进一步增强心理学的科学性。并通过分享自己曾经进行的“中小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研究成果,和对自己外孙女作为超常儿童的教育观察,对超常教育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吴瑞华研究员认为科学思维首先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提出问题。超常儿童的选拔可以增加一个提问题的能力,即能不能提出别人提不出的问题?所谓创新,就是能提别人提不出来的问题,如果超常儿童在提问方面能够走在前列,必将战无不胜。吴瑞华研究员同时肯定了课题组张兴利老师及团队目前的科研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需要做的事。

孙向红书记指出超常儿童如何早期发现,如何培养,培养之后如何对效果进行评估看看哪种培养方式最好,回顾45周年以来很多问题还没有回答得很好。超常儿童培养的路径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他们的成长应该是全方位的成长,会不会一定伴随着心理问题,是不是可以避免心理问题的发生?很多的科学问题今天依旧存在。一方面需要科研的积累,无论是定义、分类、培养路径和机制,都需要做工作。另外一方面需要对接国家的需求,明确从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群体,有什么工作可以继续拓展,有哪些力量可以合作。孙向红书记强调超常儿童研究从1978年开始就是为了满足国家对科研人才的迫切需求,到今天国家对拔尖创新科研人才急缺的需求还是摆在那里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继续把工作把方向坚持下去。

傅小兰所长指出超常儿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她谈到教育部目前正在进行全国调研,未来将提出相关方案,教育部一旦制定要实施的方案,在全国会引起很大的反响,不光是研究也会在实践方面产生巨大的作用。傅小兰所长从自身的感受结合曾经的体会谈到对超常儿童教育的顾虑,最后指出超常儿童要研究的内容还非常多,心理所应该在这方面起到启发和引领作用,要有所为有所贡献,为国家和部委相关的决策,为真正实施超常儿童教育包括选拔教育给出科学的根据。

张志林顾问作为热心科普的老一辈科学家,对科研工作的艰难有深刻的体会,她对超常儿童研究中心老师们坚守在一个还没有被国家高度重视的很重要的课题上坚持科研表示敬佩。她指出超常儿童研究意义重大,超常教育的问题很重要,超常儿童选出来不容易,选出来后怎样持续让他正常的发展,引导走正确的道路,避免走错路造成危害等都是课题组需要考虑的问题。张志林顾问指出虽然现在国家没有给予更多的政策,但教育部开始调研就是幸事,两位所领导说坚持到底和给出科学根据,都让大家倍感振奋,相信未来心理所一定能做出突出的贡献。

陈树堂副理事长对到会的所领导支持老科协工作表示感谢,他指出两位报告老师讲的很好,到会老师都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有理论有实践,有实际操作的也有政策的,大家的发言定位立意高,有全局观,讲的真实又有高度,起到了交流、互学、互相促进的作用。中央关注乡村振兴,超常儿童城里有,广阔的乡村也有,他建议应该对乡村振兴的地方也多关注一点。教育方式和文化要紧密结合,把2亿儿童的作用发挥出来。 

赵国胜理事长指出科技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竞争,我们和美国进入到科技竞争白热化的程度,我们中国的孩子怎么培养,中国的科学将来如何后继有人,在座的各位肩上的责任非常重,该做的事情有时候国家还没有看清楚没有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学术界应该做出真实的科学的东西来。把中国人真正的培养起来是我们的责任。

与会的其他专家也各抒己见,沙龙现场讨论热烈。此次沙龙活动,使大家了解了超常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领域最新的研究发展动态。心理所将与老科协携手,共同促进学术交流和相关科研工作。

沙龙活动现场

张兴利副研究员做主旨报告

上官芳芳副教授做邀请报告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副理事长陈树堂讲话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顾问张志林讲话

心理所分会副理事长、研究员吴瑞华讲话

心理所分会理事长赵国胜讲话

心理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孙向红讲话

心理所所长、研究员傅小兰讲话

参会人员合影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心理所分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