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简报 > 协会工作简报

2024年 第一九四期(总第1154期)

2024-11-24 18:00 来源:
放大 缩小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简 报

2024﹞ 第一九四期(总第1154期)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办公室      202411月24


普普通通的科技工作者也登上了荣誉墙

——记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力学所分会的一项工作


不久前,设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园里的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在更新后又重新对公众开放了。沿着永怀路向山上行进,看到路两旁树立着一块块碑石,那就是纪念馆重新建设的荣誉墙,共有21块。据纪念馆领导李岳坦介绍,荣誉墙上共镌刻着3000余名中国科学院曾经参与“两弹一星”工作的科技工作者的姓名。在永怀路的入口处,紧密地矗立着7块荣誉墙,那里展示了就是力学研究所大约1200位老同志的名字。他们之中,不乏有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仅仅是院士就有白以龙、吴承康、李敏华、李家春、闵桂荣、林同骥、林华宝、郑哲敏、胡海昌、俞鸿儒等(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列)。要特别指出的是,纪念馆在这里没有列入力学所的两位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和郭永怀。但是,使人们感到欣慰的是:一大批普普通通的科技工作者也登上了荣誉墙!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名不见经传的科技人员。他们把最靓丽的青春时光奉献给两弹一星事业,却是一生默默无闻,甚至连孩子们都不知道他们当年在那种“一穷二白”的困难时期是如何奋斗的。今天他们终于和大地、青山共存在人间了。

图1 国科大纪念馆永怀路入口处的7块荣誉墙一瞥

在这千余人名中有760位是力学所本部的老同志,包括了从1958年开始参与过581、101-105、21、28、651、6405和910任务的人员。

这份大名单是力学所分会秘书长王柏懿在全面查阅档案资料并

组织贾玉芳、柳春图、尚嘉兰、李和娣等老同志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完成的。当然,力学所本部参与“两弹一星”相关任务的人员不止760人,其中许多人后来去怀柔分部参加了541任务,但他们已经纳入了分部名单里,这次就不重复统计了。而且,分会在向所里提交书面报告《关于名单生成的说明》中也指明:“这份名单是开放的,以后可能还会有增补。”这项“抢救历史”的工作为力学所的发展增添了宝贵的史料,也为这次荣誉墙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荣誉墙的照片在“力学所离退之家”群里公布后,迎来了不少点赞。一位同志仔细查看了全部照片并在群里告知“谢谢!我父亲在最后一行”。有的同志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专门给王柏懿发来私信,一面表示了感谢“你们很是费心了!”但又焦急地询问“我拿放大镜看,也没找到我的名字,请指教为何?”经查,原来是群里少贴了一张有这位同志的碑石照片。李家春院士也请王柏懿把有他名字的碑石照片发去,收到后他专门发来微信。其中写道:“收到,谢谢!此次补充名单记录了当年700多位老同志的贡献,也反映了当时的实际历史,否则后人无从知晓。”是的,这就是力学所分会这项工作的意义。

最近,侯建国院长在纪念中国科学院成立75周年的文章《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走好抢占科技制高点新征程》中写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核讹诈与核威胁,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我院调集40多家院属单位、3万余人投身到‘两弹一星’事业中,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贡献。”要知道,这惊天动地事情的背后有着感天动地的故事。现在,王柏懿又在以力学所于1959年建成的中国第一座超声速风洞F2为引导,采访了老十一室的十数名老同志,收集了数十张老照片,全面调研相关的史实。从目前初步的调查结果表明,760人名单的确有遗漏,一些展品亦有缺失。所以,院老科协的各个分会可以在这场“抢救历史”的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让张劲夫老书记的名言“请历史记住他们”得以实现,并为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留下更多的精神财富。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力学所分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