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简报 > 协会工作简报

2024年 第二一八期(总第1178期)

2024-12-26 18:30 来源:
放大 缩小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简 报

2024﹞ 第二一八期(总第1178期)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办公室      2024年12月26


第三届中国科学院老专家咨询团召开届满纪念座谈会


老专家咨询团是在中国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倡导和支持下于2010年2月成立的,它为老专家充分发挥个人智慧和专业特长搭建一个决策咨询平台,可以把老科技工作者的个体智慧凝聚为有组织的集体智慧。

第三届中国科学院老专家咨询团工作从2019年开始,为期5年,已圆满完成了咨询建议任务。2024年12月24日咨询团办公会成员怀着欣慰的心情,在大气物理研究所举行届满纪念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咨询团团长洪延超,副团长王柏懿、李爽、马兵、赵震声、郭红峰和张相岐,咨询团办公室主任马万顺。

会上洪延超团长向为咨询团工作辛勤付出的所有老专家,尤其是各位副团长及其所在分会的专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咨询建议工作中,各位专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丰富经验,为北京的科技发展、社会文明进步、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城市建设、优化生态环境和学术环境、预防治理空气污染等方面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会上大家对近几年的咨询建议工作做了简单的回顾。尤其谈到智库基地工作建设,通过努力于2018年成为北京科协智库基地单位后,为咨询团创造工作条件,对完成二十多个研究项目发挥了关键作用。使我们记忆犹新的是重大科技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和教育几个方面的多项研究。

1.北京冬奥会气象保障

为了配合做好北京冬奥会气象保障工作,王庚辰课题组在充分调研基础上,举办研讨会,就冬奥会预报服务业务存在的难点和挑战进行讨论进而提出建议,认为冬奥会气象预报的核心是冬季复杂地形条件下边界层的气象问题,内容涉及建立地面上比较精细的观测站网,数值预报产品的订正方法,大涡模拟中物理过程的考虑,“百米分钟级”预报问题,预报模式的改进等。并建议召开山地复杂地形冬季小尺度气象服务研讨会,强化冬奥会气象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研究,重视多种预报方法并举等。 

2.京津冀生态环境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是中央关注的大问题。李爽课题组提出需要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科学的拓展生态空间,扩大环境容量,才能推动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向深度、持续、高效、健康发展。通过举办研讨会,组织专家们就构建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空天信息系统和优化京津冀生态环境开展研讨,分析京津冀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和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理念、功能和应用前景,以及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途径和举措。

3.暴雨和人工影响天气

洪延超课题组就提高北京地区特大暴雨预报水平,北方层状冷云人工增雨条件评估,北京人工影响天气事业发展战略分别召开研讨会。

北京特大暴雨的预报难度较大,分析指出了预报存在的问题,建议暴雨预报应该考虑北京地形和城市的影响,要重视大尺度背景场,更要重视中小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问题,以及攻克天气系统的暖区暴雨预报问题。

提出北京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要重视核心技术研究,包括人工影响天气的条件识别、催化作业技术和效果评估,要组织科技人员攻关研究,减少人工影响天气的盲目性。

人工增雨是缓解我国北方旱情的一种途径,但缺少人工增雨云条件的评估技术,存在较大盲目性。研究提出了人工增雨条件评估的指标和思路,给出评估要素和评估流程。

4.臭氧防治

由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臭氧已成为影响夏季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近些年臭氧污染越来越严重。赵震声课题组举办臭氧污染防治对策研讨会,对北京地区(京津冀)的臭氧污染防治问题进行了研讨,内容涉及臭氧形成的机理、臭氧污染的主要危害、臭氧形成的主要原因、PM2.5和臭氧污染的历史演变与协同控制、臭氧污染的可控技术数据、臭氧防治的主要措施和臭氧污染防治的相关政策等。对于京津冀地区臭氧防止问题,提出细颗粒物和臭氧的协同控制,识别臭氧及其前体物的传输路径,开展臭氧前体物精准化调控等建议。

5.节能环保材料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北京必然要走低碳绿色发展之路,这是各方面都关注的问题。赵震声课题组在调研基础上召开研讨会,就节能环保新材料—空心玻璃微珠应用问题展开讨论,并就应用提出建议。认为其应用覆盖低温工程领域、建筑行业、涂料、民品、隔音降噪等,并提出关于玻璃微珠推广应用的建议。

6.低碳发展

绿色低碳发展是北京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马兵课题组举办研讨会,就“北京绿色低碳发展布局及‘零碳排放’愿景”展开讨论。针对北京市绿色低碳发展现状,提出绿色低碳发展的相关建议和一些适用的技术。建议内容包括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转型,绿色低碳发展建筑,提高“绿电”发电能力,提倡绿色出行,既重视碳减排,同时也要重视研究提高碳吸收能力等。

7.科技评价和优化科研环境

洪延超课题组、马兵课题组分别就“落实三评文件,做好三评工作”,基础研究人才评价指标、方法和程序,“‘三城一区’学术创新文化环境建设”,优化北京学术生态和人才培养环境召开了多次研讨会,就项目评审,人才评价进和科研机构评估,净化学术环境、创新文化建设等提出建议,并给出人才评价指标和评价流程,还为优化学术和人才培养环境、落实好“三评”文件献计献策。

8.废旧锂电池的回收和处理

电动车已在我国大范围、大规模使用,废旧锂电池大量增加,京津冀地区缺乏统一规范的回收渠道,大量废旧锂电池流入非正规渠道,存在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风险。针对这些问题,马兵课题组就建立京津冀地区废旧锂电池回收处理利用问题进行调研和举办研讨会,就建立产业链问题提出建议。提出在建立产业链的过程中,要完善“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销毁企业准入资质”的认定机制、建立全面的监管体系,防止废旧锂电池违规回流,防止废旧锂电池流入非正规市场,造成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

9.发挥中国科学院学科综合优势,支撑北京社会经济发展

马兵课题组对中国科学院应用和潜在研究成果做了调研,旨在北京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大气污染的防治、智慧城市建设、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在调研的基础上,主办“助力北京科创中心城市建设”研讨会。专家们针对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在京落地转化率较低,以及如何为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活水”等问题,围绕会议主题,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院地合作”“院京合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北京市政府和中科院合作提供合理化建议,并提供60余项应用和潜在应用成果。

10.社会热点问题

中央和地方鼓励“三孩”政策和措施出台后,新生婴儿出生率不升反降。王柏懿老师课题组精心设计问卷,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研,了解中科院500位育龄科技人员对于生育的基本想法和要求,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北京市制定和执行鼓励生育政策提出了建议,认为“太穷,太忙,太累”是抑制生育潜能的症结。

还就 “怀柔科学城入驻科技人员热点问题”做了调查研究。了解在怀柔驻地工作的科技人员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主要内容有建立怀柔科学城和中心城区间快速便捷交通,高薪和住房是吸引人才入驻怀柔科学城的关键措施,子女教育是稳定科技人员入驻怀柔科学城的定心丸,尽早实现“科学+城”的功能,打造“宜业宜居”环境。

11.北京中小学教育

面对北京郊区中小学,与城区学校相比,办学条件、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和培养存在差距的现状,就如何利用科研院资源帮助中小学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郭红峰课题组举办研讨会,提出建议,其中包括利用中科院实验室资源,确保中科院与郊区学校资源有效对接,整合各方资源共同为提升学生科学素质贡献力量,探讨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开展科学教育,处理好科学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重视教材开发,提高教材科学性等。

大家一致认为,咨询团的工作充分发挥了中科院老专家的智慧、经验和知识专长,为国家、科技北京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少具有独立性、客观性、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决策咨询服务。跟踪北京市科技发展,通过广泛、深入的研讨,发挥专长和综合优势,为科技北京建设提供咨询建议,对重大科技问题发表学术见解与评议,对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

以上项目研究主要是通过调研和举办研讨会完成的,大家认为调研的关键是要依据研究内容设计好问卷,做好统计分析工作。举办研讨会有几个关键环节要把握好:邀请相关专家做符合会议主题的主旨报告,预先提出要讨论的问题,并邀请相关专家做好发言准备。

大家对近几年的咨询建议工作取得的成绩是满意的。我们感谢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和老科协对咨询建议工作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也感谢各个分会的老专家们不辞辛劳所做的工作。各位老专家对科学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对国家和北京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令人钦佩。

 虽然本届咨询团工作已结束,但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会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国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继续发挥余热,为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工作、为国家科技创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科学院老专家咨询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