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简报 > 协会工作简报

聚焦数值预报前沿 共探大气动力核心——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大气所分会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2025-11-20 17:00 来源:
放大 缩小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简 报

﹝2025﹞ 第一六七期(总第1350期)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办公室      2025年11月20日


聚焦数值预报前沿 共探大气动力核心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大气所分会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2025114日,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大气物理研究所分会举办了主题为“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现状与大气动力学关键科学问题”的学术沙龙。院老科协理事长马扬,副理事长、学术沙龙工作委员会主任曹以玉,学术沙龙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专家组组长黄勇,老科协办公室主任黄玉萍,空天院、地质地球所、国家天文台、过程工程所、大气所等20位专家学者(其中有9位在职专家)参加,分会副理事长肖辉研究员主持活动。 

学术沙龙主要就灾害性天气数值预报存在的大气动力学关键科学问题、预报方法改进以及人工智能应用几个方面进行交流研讨,对改进暴雨数值预报方法,提升预报水平和数值预报模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沙龙由大气所LACS实验室周玉淑研究员作主旨报告,国家气象中心陈德辉正研级高工做邀请报告。

所纪委书记占车生研究员致欢迎辞,他对领导、专家们莅临表示欢迎,感谢各位传经送宝,提供新思想新观点和建议。表示沙龙选题非常好,契合大气所极端天气极端暴雨预警预报问题这个研究方向,抓住了当前国家非常急需的科学问题。LACS(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责任比较重大,希望未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出彩,出重大成果。

周玉淑研究员做了题为“湿空气动力学理论及应用”主旨报告。她首先介绍描述湿空气热力学的物理参量--广义位温新概念的提出和应用。大气所高守亭研究员团队构建了非均匀饱和湿空气的热力、动量和质量连续性方程组,可更好地描述非均匀饱和湿空气动力学过程;提出了广义理查逊数,可更好表征降水过程对称不稳定性和指示降水落区;提出了广义锋生函数,可准确地展示具有与暴雨分布和暴雨落区的吻合度。同时,建立了广义位涡理论,发现对流涡度矢量的垂直分量与降水的对应关系显著;提出了广义位温垂直梯度改进模式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实现了湿大气水汽凝结的非均匀饱和特征的描述,新方案在提高强降水过程的预测能力方面有优势。报告通过建立湿空气动力学理论及其在暴雨预报中的实际应用展示了湿空气动力学对暴雨天气预报能力提高以及深入剖析暴雨预报中的科学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陈德辉正研级高工做了邀请报告,题目是“浅谈传统数值天气预报在未来业务天气预报中的地位作用”,内容包括传统数值预报发展回顾、近年来AI(人工智能)气象预测模型异军突起、传统数值预报发展瓶颈、NWP(数值天气预报)与AI模型的融合发展等方面。分享了天气预报发展的独到感想。报告简要回顾国际上和我国的数值天气预报(NWP)业务发展历程,指出传统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目前仍然在发展,模式预报的空间分辨率仍在进一步提高和优化,预报时效在努力增长。我国经过25多年的努力,预报水平不断提高。他用具体实例展示了我国和国际上AI气象预测模型的发展过程。针对动力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和AI大模型各自存在的不足,他指出,将动力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与AI模型的融合应该是未来的天气业务预报发展方向,可以优势互补。他建议构建一个全隐式的时间差分格式,时步大小尽可能不受制空间分辨率影响,这可能是动力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未来值得探讨的方向。针对人们对AI气象模型的质疑,报告引用了最新研究成果,说明AI气象大模型的预报是可信的,但对中小尺度的预报还存在不足。

大家紧紧围绕湿大气动力数值模式改进、AI气象大模型、AI模型与动力数值模式结合发展及其在我国灾害天气预报应用中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大气所的孙继明、雷恒池、洪延超、陈洪滨、薛峰、孙建华、冉令坤、胡朝霞,以及兄弟科研院所的李爽、冯强、孙克忠、郭红峰、马兵等专家先后作了专题发言,提出了意见建议。

马扬充分肯定了本次学术沙龙工作,认为大气所老科协一直做得很好,并希望继续做好。同时认为,把数值天气预报和AI运用大数据的预报结合起来,融合发展,最后的结果是最接近真实的。

曹以玉认为沙龙主旨报告、邀请报告精彩,专题发言及讨论组织得好,反映了学术沙龙的水准。沙龙符合院老科协的有关要求,专家比较多元,讨论热烈,碰撞出了智慧和火花,达到了预期目标,沙龙组织严密、规范、高效。希望进一步加强老中青专家之间交流,搞好传帮带。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大气所分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