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工作简报(2022.4)赵士洞研究员为“科普论坛”作线上报告
2022年4月15日,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院士为“科普论坛”作线上报告,题目是:“纳米科技与智能社会”。
2022年5月13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森林生态学家赵士洞, 为“科普论坛”以线上的形式作了报告,题目是:认知“两山理念”践行生态文明----从保育生态系统谈起。赵先生报告的内容包括对“两山理念”和“生态文明”的认知,我国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分布,我国在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及重建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目前仍面临的挑战及政策建议五个方面。
他首先介绍了人类文明的定义及发展历程。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将其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文明的内涵。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考察安吉县余村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理念,现已成为我国践行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赵老师认为:“绿水青山”是稳定、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金山银山”是生态系统服务的社会和经济价值;“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途径是科学地进行生态系统管理。建设“绿水青山”,实现“生态文明”的一个核心是改善生态系统管理工作,提高生态系统为人类服务的能力。
赵先生用数据和图片,以自上世纪末以来实施的六大林业生态工程为例,特别是以北方的黄土高原和塞罕坝及南方福建省长汀地区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所取得的成绩为例,展示了我国在生态建设方面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使建设“绿水青山”的工作更有成效,他建议:应当“自然恢复”与“人工促进”并重;与建设我国的现代林业体系工作相结合;大力营造具有高生产力的近自然林。
赵先生认为,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虽然造林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使森林面积迅速扩大,但是营林工作仍然十分落后,表现为森林生产力不高,单位面积的材积蓄积量和生长量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林业发达国家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当前我国的木材和木制品的自给率不足一半,严重威胁到国家的资源安全。为迅速改变这一状况,他建议:改变林业部门对森林的定义,将 “灌丛”从森林的定义中去掉; 在森林分类经营方面,应当分为“老龄林”、“次生林”和“人工林”三类,,对“老龄林”实现保护,对“次生林”进行改造,集约经营“人工林”; 端正对人工纯林的认知,高度重视其在保证我国木材自给方面的关键作用; 林业发展的重点,应当由追求森林面积的扩大, 过渡为森林面积扩大与提高森林质量并重;将实现木材自给作为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并明确达标的时间 。
建设“绿水青山”,进而实现“生态文明”, 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参与的长期过程。我们有信心,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一定会不断前进,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目标。
(科普论坛供稿)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2022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