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工作简报(2024.57)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科普工作简报
﹝2024﹞ 第57期(总第1081期)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工作委员会 2024年 9月26日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分校举办“海淀创新大讲堂”
[科学家素养课—科学家进校园活动]校长邀您听讲座:吐鲁番访古
2024年9月20日下午,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分校开展海淀创新大讲堂“吐鲁番访古”讲座活动。本次活动的主讲人邀请到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论坛”报告专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蒋洪恩研究员,蒋老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带着初一年级9个班415位同学了解了历史时期吐鲁番——丝绸之路上闪亮的明珠。
蒋老师告诉学生们,吐鲁番盆地是我国最干旱、海拔最低、夏天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的葡萄享誉中外。3000多年前,吐鲁番盆地内有先民集中迁入,他们在此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灿烂的绿洲文明。历经数千年,他们生活过的居址几乎破坏殆尽,但墓葬内保存的物品很好的再现了他们的生活场景。
蒋老师从吐鲁番史前先民的衣食住行、农业活动、药用植物、取火技术等各方面,讲述了先民的生产生活,展示他们通过聪明才智创造出的求生和繁衍技能、造就的灿烂文化艺术,带大家更好地了解吐鲁番史前文明,认识中华文明共同体的形成过程。
初一年级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边听讲边认真记笔记,活动结束后,大家仍然意犹未尽,认真写出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以下为学生体会:
①今天我们在红旗报告厅听取了中国科学院蒋洪恩教授讲吐鲁番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虽然没有去过新疆,但是蒋教授的介绍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吐鲁番被称为夏天最热的地方、最干的地方、最甜的地方和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它的旁边有艾丁湖、天山、火焰山、库木塔格沙漠,所以被称为最热的地方和最干的地方,那里也有丰富的物产,吐鲁番人民在位于众山之间的极度干旱的盆地里,巧妙利用高山冰雪融水灌溉绿洲的农作物,在极端恶劣的沙漠里发展绿洲农业,求得生存与发展,那里还盛产葡萄,所以被称为最甜的地方。三千年前,那里生活的是车师人,他们狭面,有浅色头发,眉骨发达,喜欢戴高、尖的帽子,当时,他们住的房子很简陋,但已经学会了骑马射箭,车师人一般吃用小麦、青稞做的食物,比如面条、点心、馍等。那里还盛产大麻,大麻俗称“线麻”,一年生植物,通过古希腊历史学家罗多德记录说,他们匍匐在地上吸食大麻,他们认为,吸食大麻不仅是宗教活动,也是日常活动,他们认为吸食大麻可以与上天交流并感到放松。
今天听了蒋教授的课,对我了解新疆的地理人文历史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新的知识。——初一(1)班 郭耘瑄
②今天,我们听了蒋教授的讲座。讲座中,教授深情讲述了在吐鲁番的科研经历与所见所闻。吐鲁番的极端气候条件和艰苦环境,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科研工作者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崇高精神。他们像骆驼刺一样,深深扎根于这片干旱的土地,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科学的绿洲。这种精神不仅让我对科研工作充满了敬意,也激励我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教授在讲座中分享了许多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这些成果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更在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领域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教授的讲解,我深刻认识到了科技创新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些成果让我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教授在讲座中注重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原理讲解得生动有趣。这种科普方式不仅让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也能够轻松理解科学知识,更激发了我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我深刻认识到,科学普及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授的讲述,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吐鲁番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吐鲁番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更在科研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价值。这次讲座让我对吐鲁番充满了向往和期待,希望能够有机会亲身感受这片土地的魅力。
总之,这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科学知识和科研精神,更激发了我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攀科学高峰。——初一(2)班 朱丽至
③今天下午,我校荣幸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大学蒋洪恩教授,带我们一起揭开吐鲁番的神秘面纱……
我们了解到吐鲁番是全中国最热、最干旱、最甜、最低的地方,所谓的最甜和最低便是葡萄的甜和地貌的低。说到葡萄,有很多人会认为葡萄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可葡萄的栽培早在4000年前的地中海沿岸就开始了,而吐鲁番的葡萄之所以好吃,正是因为这里的气温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适合葡萄的生长。吐鲁番盆地四面环山,紧挨天山山脉和塔里木盆地,面积浩瀚约5万平方公里,这里的海拔低至500米以下。因此,也成就了我国最低盆地之美誉。
蒋教授还给我们观看了在吐鲁番出土的钻木取火器的图片。由此可见古代人们对钻木取火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吐鲁番地区的历史悠久,钻木取火作为人类早期的重要技术之一,它的存在和传承也反映了吐鲁番地区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深厚联系。尽管现代社会已经拥有更为便捷的取火方式,但在海南及云南的部分少数民族中仍然能见到钻木取火的身影,这项技术也被视为传统取方式的“活化石”。
如今这完美的课堂呈现,离不开蒋教授许这多年的辛苦钻研。用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让我们一步步走进吐鲁番,了解吐鲁番,将我们心中的吐鲁番从一个陌生的地区变为一个能脱口而出旅游胜地和历史轨迹!——初一(3)班 陆虹妤
④今天我们学校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的蒋洪恩教授给初一学生做了关于吐鲁番的讲座,内容寓教于乐、精彩纷呈,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从讲座中,我们可以得知,作为中国海拔最低的地区,吐鲁番既干燥又炎热,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那里独特的风貌和物产。从西域传到中原的葡萄在这里生根发芽,吐鲁番也成为了中国著名的葡萄产区之一。此外,在吐鲁番的墓穴中还发现了古人用来致幻和治病的大麻。今天人们使用的麻绳、风帆等,也有用大麻纤维加工制造而成。
从这次的讲座中,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吐鲁番的知识,对当地的历史和祭祀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讲座,带我们了解更广大的世界。——初一(4)班 李雨辰
⑤今天我们聆听了中国科学院蒋洪恩教授的讲座,教授给我们讲了他在吐鲁番的考古生活,让我内心非常感慨,感叹古人的住宅和食物的奇妙。
古人的住宅和我们现在的大棚差不多,非常简陋,简陋就是一个木架子,上面放一片兽皮,让我仿佛看到了古人们受冻的场景,住宅的门也是一个木头的框架。古人的住宅让我感到了他们的智慧,智慧帮助了他们。他们的食物和我们现在马,牛吃的一样,他们吃粟,吃面条,吃点心,吃大麻,这就体现了他们满足了基本生活条件,开始满足自己的口味了。老师和我们说他们不知道大麻是毒品,只是感觉吃完之后很过瘾。那边的人也会把芦苇编成席子当作被子盖,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被子,只能用芦苇取暖,这也让我感到了他们的智慧,那么你一定会问我为什么他们不用火取暖吧?那是因为火和水一样,用一段时间就需要灭了重烧,否则会出现一种对人体有害的气体。这也让我感到了他们的聪明。因为他们看到同伴被火呛死,就体会到了这一道理。古人虽然会钻木取火,但钻木取火的时间太久了,所以用芦苇取暖真是个好办法呢!
蒋教授也讲了他在吐鲁番的考古生活,富有很多的知识和很多乐趣,让我们也懂得了要认真学习,拼搏向上,努力为祖国增光添彩。直到最后,蒋教授让我们好好学习,努力考上中国科学院大学!——初一(5)班 成彦久
⑥当历史的风吹进校园,今天下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蒋洪恩教授用他丰富多彩的讲座带我们走进了历史的美妙世界,让我们知道了吐鲁番这个拥有着几千年历史人文的地方。
首先带我们认识了中国陆地最低点“艾丁湖”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高昌区,是吐鲁番盆地的最低处,也是中国陆地的最低点。
然后细讲了吐鲁番的历史。3000多年前,吐鲁番盆地内有先民集中迁入,就是他们开创了吐鲁番的辉煌文明。蒋洪恩教授从他们的文明进步和衣食住行,活灵活现的讲述了先民的日常生活。让现场的同学们听的十分入迷。
此外,蒋洪恩教授还给我们讲了吐鲁番的萨满文化。吐鲁番地区曾经普遍信仰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形成于原始公社后期,具有明显的氏族部落宗教特点。它以满-通古斯语族各部落称巫师为萨满而得名,相信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
听完讲座后,我心中感慨万分。蒋洪恩教授这次的讲座真是才高八斗,既为我们丰富了课后服务时间也为我们增长了见识,开了眼界。实在是意犹未尽。十分感谢学校能为我们安排这丰富多彩的讲座,给了我们一次又一次学习的机会。让我们收获了和课本上不一样的知识。——初一(6)班 孙润涵
⑦今天我们学校请来了著名的蒋洪恩教授来给我们来做精彩的讲座,这场讲座不仅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而且充满了智慧与启迪,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一些深刻感受和思考。
蒋洪恩教授的人格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温文尔雅、谦逊有礼,在讲座过程中,用平和的语气讲述着每一个话题,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和亲切。这种人格魅力让我对他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他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有高尚的人格品质。
蒋教授从吐鲁番史前先民的衣食住行、农业活动、园艺活动、药用植物大麻、取火方法、墓地和化石等各方面,讲述了先民的生产生活,展示他们通过聪明才智创造出的求生和繁衍技能、造就的灿烂文化艺术,带大家更好地了解吐鲁番史前文明,认识中华文明共同体的形成过程。
最后,我想说,蒋教授的讲座不仅是一场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去迎接每一个挑战和机遇。同时我也希望有机会能够再次聆听蒋老师的教诲和指导!——初一(7)班 李浩华
⑧我认识吐鲁番是从语文课本儿上的《葡萄沟》,那里物产丰富,瓜果飘香。今天下午,蒋洪恩教授做了《吐鲁番访古》的讲座,我收获很多。第一,古人的智慧令人惊叹。吐鲁番的古人很早就会钻木取火了,还有很多创造发明,建立、发展了自己的文明,并深深影响了后人。第二,古人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奇迹。吐鲁番巍峨的宫殿、高大的城墙和肥沃的土地,是各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硕果,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第三,团结就是力量。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把吐鲁番从贫瘠的土地变成繁华的乐土。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感谢蒋教授的讲解,让我对吐鲁番的历史与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后有机会,我一定去那里看一看!——初一(8)班 周星彤
⑨今天和同学们在红旗报告厅观看了关于吐鲁番盆地的讲座。通过讲座了解到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历史、地理以及宗教文化等相关知识,让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
吐鲁番地处古代丝绸之路交通要道,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转站。著名的地区有葡萄沟、大河古城等。古城中有着许多珍贵化石,那里曾经的“车师人”也十分独特,他们戴的帽子都是很高很长的,因为谁的帽子越高,谁的地位也就最大。他们住的地方比较简陋,打猎使用的箭多种多样。2007年时考古人员在那里发现了麦与裸,还有些古代面条、点心和小米,我觉得也十分的有趣。考古研究证实,吐鲁番史前人民就吃葡萄,不过是野葡萄-葡萄的前辈,是十分的珍贵的品种。现在我们所吃的葡萄的品种都是从地中海沿岸传来的。当时吐鲁香地区出产的大麻被人们吸食作为一种娱乐消遣,并认为能与神灵沟通。但是我们可不能学,这只是当时人们在有限的认知下导致的错误行为。最后介绍了新疆钻木取火的工具,也了解到古时候人们钻木取火的技能一直在传承。从许多古人留下的文献中能看到中国人很早就有了取火的能力。
我认为今天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对我学习历史和地理很有帮助。这次讲座也让我更多了解吐鲁番地区的历史文化、当地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让我对相关知识更加清晰并有兴趣。我也应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更好的将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传承和发扬光大。——初一(9)班 尹艺然
(根据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分校供稿改编)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2024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