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宣讲简报(2024.80)

2024-12-06 19:00 来源:
放大 缩小

科学家精神宣讲简报

﹝2024﹞第80期(总第214期)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工作委员会      2024年12月6日


郝天珧研究员在基金委583重大科学考察航次上宣讲科学家精神


2024年9月-11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2022年度载人深潜-板块俯冲起始机制重大科学考察航次(583航次)”搭载“探索一号”科考船从三亚启航,赴西太平洋穆绍海沟执行科考任务。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精神宣讲团专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郝天珧研究员应邀为航次“科学讲堂”上了第一课--《石樵精神—刘光鼎先生学术思想与传承》。会议由583航次临时党支部书记张鑫研究员主持,全体科考队员与“探索一号”船员、“奋斗者”载人潜器潜航员30余人听取了报告。

科考船航行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船上的科学讲堂里,郝天珧研究员首先同大家一起随着丰富的图片与资料分享了刘光鼎先生的求学与科研经历。刘先生以国家利益为己任,克服重重困难,带领团队在中国油气和海洋地球物理领域深耕30年,编制出了我国第一份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对中国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以及维护国家海洋主权与权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郝天珧研究员深情地和大家一起回顾了刘先生的几件往事。1951年,在陕西毕业实习的刘先生在与中国石油地质界先驱陈贲先生的一次秉烛夜谈后,坚定了为祖国的石油地质事业做出贡献的决心。因为陈贲先生告诉他“一个国家要发展,不能没有石油”。新中国建立之初,石油是桎梏国家发展的关键需求,一心要报效祖国的刘先生,从此与石油结下不解之缘。上世纪70年代,刘先生为了海洋油气的发现,带领团队从海洋基础地质调查做起。他不顾胃部被切除了3/4,长期与家人分隔,上平台、到一线,为中国海洋油气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89年,他放弃到亚洲近海联合勘探组织任高级专家的机会,出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他说“我是中国地球物理学家,首先要为中国地球物理干事”,这一件件往事都充分体现了一位科学家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高尚品德。

郝天珧研究员深入释析了刘先生的家国情怀与精神境界,分析为爱国精神、求实精神、创新精神、协同精神、奉献精神和人梯精神。寄语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爱党爱国的优秀品质,勇于创新,脚踏实地,成为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人才。

郝天珧研究员在宣讲中颇有感慨:老一辈科学家没有完成的梦想,我们正在一步步圆梦;而我们没有实现的目标,年轻的科研人员正在奋斗和努力,这是传承和发展,是信念与使命!她的报告赢得了科考队员、船员和潜航员的一致赞同,热烈的掌声随着海上的波浪激荡起伏,大家纷纷表示受到老科学家精神的感动和鼓舞。

583航次首席科学家、西太计划集成项目负责人孙卫东研究员勉励大家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聚焦“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与地球深部流固相互作用”关键科学问题,使科考航次取得丰硕成果,为西太计划集成项目核心科学问题提供宝贵的原始资料和有力的数据支撑。

583航次承载着探索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起始机制、深化板块构造理论理解的重大使命,采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进行载人下潜,重点开展地质、地球物理、水文观测及取样等调查。航次设立了“科学讲堂”,交流前沿进展与动态,同时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活动。

深受鼓舞的是,在《石樵精神—刘光鼎先生学术思想与传承》报告后不久恰逢新中国成立75周年纪念日。国庆节当天,航次全体成员在“探索一号”科考船上举行了庄重的升旗仪式。在此难忘的时刻,郝天珧研究员还写下一首《蝶恋花》,作为宣讲报告的续语。

蝶恋花 . 太平洋上为祖国庆生

热情当属赤道风,轻挽晨霞,送国旗扬升。

太平洋水舒为卷,难尽儿女思母情。

穆紹海沟多奥秘,寻答解疑看一路潜行。

若问信念可有色?今道定为中国红。

(根据郝天珧研究员供稿改编)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2024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