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2024年 第二十九期(总第989期)

2024-03-21 18:00 来源:
放大 缩小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简 报

﹝2024﹞ 第二十九期(总第989期)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办公室 2024年3月21日


全国科普日“手拉手 学科学”专项科普活动

——“科学照亮山区 科学家进校园”

(江西赣南区)

遵循《中国科协等21部门关于举办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25)》的要求,2023年全国科普日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活动主题在全国展开科普教育活动。由中国老科协、北京老科总、中国科学院老科协、中国科学院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23年全国科普日“手拉手 学科学”专题科普活动》在科普日及其后续期间组织科学家赴北京延庆地区、内蒙古库伦旗,新疆若羌县陆续开展活动后,按照计划于2024310日至14日科学报告团奔赴江西赣州大余县与上犹县,走进赣南山区的中小学校,开展“科学照亮山区 科学家进校园”的专题科普活动,为革命老区的孩子们送去科学知识,传承科学精神,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水平。此项活动由中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研学导师团、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北京老科总科普讲师团联合操办。

科学照亮山区 科学家进校园”专题科普活动大余站启动仪式

应江西大余县和上犹县人民政府邀请,报告团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建伟领队,中国科学院大学关工委刘荣华和陈冬副秘书长任副领队,团员包括李承森、戴进业、白勇军、肖方和王素。

2024311日上午,在江西赣州大余县政府会议室召开“科学照亮山区科学家进校园”专题科普活动大余站启动仪式。报告团全体成员出席启动仪式。

大余县政府领导与科普报告团成员共同记住启动日

启动仪式由曾毅副县长主持,县委副书记、县长曾志平致辞。他代表大余县四套班子和31万人民向科学家报告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支持大余县发展的中国科学院表示衷心感谢。曾县长介绍了大余县的建设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他认为此次科普活动将为大余县的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提升,培养青少年人才发挥重大作用。他预祝“科学照亮山区 科学家进校园”科普活动圆满成功。

报告团全体人员参观“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原常务副所长李承森研究员代表报告团表达了对大余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做出贡献的先辈们的敬意,对大余县为国家建设所做出的成绩表示祝贺。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是教育改革的一件大事,从小培养一代科技创新人才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科学院拥有一批退休的老科学家,他们所掌握的科学知识是无价的宝贵资源。为青少年的茁壮成长用好这些资源是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关工委的重要工作之一。

李承森老师的报告现场

张建伟与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杨雍谨先后讲话,对此次科普活动寄予希望,并表示今后继续大力支持革命老区的建设与发展。最后曾志平县长宣布“科学照亮山区 科学家进校园”专题科普活动大余站正式启动。参加启动仪式还有县教科体局、县科技创新中心、县科协等单位领导,以及大余中学等6所中小学的领导。大余县副县长陈亮精心组织和安排此次活动,县政府联络员张瑞远全程陪同报告团在大余县的活动。

戴进业老师的报告现场

科学照亮山区 科学家进校园”专题科普活动的第二站是在赣州市上犹县进行。上犹县刘小林副县长与报告团成员见面,并亲切交谈;上犹县教科体局副科级干部、上犹县关工委副主任卢毓军,教科体局办公室副主任田小英全程陪同。报告团为赣南地区两个县的孩子们带来的科普报告涵盖了地质学、海洋学、岩石学、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大气科学与环境科学等多方面科学知识。五位专家分别到大余县池江中学、池江中心小学、衡立实验中学、东门中心小学、新城四中、新城中心小学,为青少年做了15场科普报告;到上犹县第四中学和第五小学做了5场报告。两地现场受众中小学生超过2000人。

李承森老师的报告“走进南北极,探秘冰雪世界里的生物与环境”是以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为主题,选择地球上的寒带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带领同学们走进冰雪世界,探秘生活在那里的动物与植物,及其与极端寒冷气候之间的相关性。

白勇军老师的报告现场

李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启了探索生物演化之旅,他向同学们介绍了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内在联系,从生物演化属性、性质、规律、特性、本质等多角度介绍了生物演化的过程与机制,激发了同学们求知好学的积极性。围绕生物与环境辩证统一的关系,李老师以生活在南、北极极端寒冷、超强风、高辐射的恶劣环境中的动物植物为对象,讲述它们与恶劣环境相适应,求得生存与发展的故事。

肖方老师的报告现场

李老师分享了自己在南极洲和北极岛屿实地考察的经历和体会,展示了亲自拍摄的极地照片,详细介绍了极地动物、植物在冰天雪地、狂风暴雪的极端环境中求得生存的发展过程和相适应的结果。李老师指出,要从环境中去分析各类生物发展变化的原因,认识生物演化过程与规律。他的讲解让同学们一下犹如醍醐灌顶,弥补了他们对于极地生物认知的空缺,激发了他们走进大自然,接触大自然,探秘大自然的热情。

王素博士的报告现场

最后,李老师意味深长的告诉同学们,要多吸收书本和社会知识,这是认识世界所必须的知识基础。在积累书本知识的同时,要打开眼界,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和认识大自然,从小培养自己研究能力。同学们听完李老师丰富、生动、精彩的报告后,不由自主热烈鼓掌,表达感谢之情,并且纷纷请李老师签字留念。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戴进业老师为孩子们做了“海洋世界探秘”的科普报告。什么叫海?什么叫洋?海洋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陆地上的生物是怎么从海洋里演化出来的?带着这些问题,戴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上探索神秘海洋科学之路:探索和认识地球,陆地与海洋的形成与演化,海底地形地貌的特征,了解中国四个海的由来,欣赏梦幻的海底景观、探秘绚丽多彩的海洋生物与丰富的海洋矿产资源等。

同学们聚精会神听科普报告 追科学之星,签字留住美好时刻

地球表面71%的面积是海洋,大海是地球生命的摇篮。人类对海洋充满无限遐想。当戴老师展示出珊瑚、菊石、腕足、角石等化石实物标本时,同学们惊叹连连,争先恐后的上手触摸感受着化石标本。这些珍贵标本丰富了同学们对海洋生物古今演化的知识。戴老师的报告让同学们深深体会到了要学会依靠现代科学与技术来揭示大自然奥秘,掌握自然规律,为人类社会服务。

参观大余县中学的科普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白勇军高级工程师为同学们做了“走进大自然 探索石头秘密”的报告。为了让革命老区的孩子们能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兴趣和魅力,更好地了解自己家乡的岩石与矿产资源,白老师提前查阅了赣州地区的地质地貌和岩石矿物等大量资料。

白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石头的世界,从地质知识讲起,介绍地球上的石头从何而来,认识地球上的三大岩石种类:火山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同学们跟随白老师一起欣赏世界上千奇百怪的石头。同学们区分了“石”与“矿”:有金属光泽,可以提取金属的石头称之为“矿”,而无金属光泽的石头则为“石”。

报告团成员与大余县中小学领导和教师交流座谈

白老师提供的精美照片展示了昂贵的钻石、疯狂的翡翠、闪亮的水晶、发光的萤石。他还讲解了石头在国民经济、现代高科技、军事现代化建设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此外,白老师告诉同学们“石头会开花”、“石头会治病”、“石头会唱歌”等有趣现象。所有这些知识都让同学们的惊叹不已。

在白老师还和同学们互动的过程中,他将闪耀着金属光泽的矿石标本送给回答问题准确的同学们,看着大家兴奋地接过标本,仿佛感受到一枚枚科学种子已经在他们心中发芽。白老师语重心长地指出,大余县蓄藏着丰富矿物宝藏,特别是储量丰富的稀土矿物和钨矿。他鼓励同学们勇于探索石头世界,感受大自然的奥秘和美丽;今天努力学习与探索,明天为开发矿产资源,报效祖国做出贡献。

上犹县第五中心小学学生的感悟画

北京动物园科普馆原馆长,高级工程师肖方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海洋世界探秘——动物篇”的科普报告。肖老师告诉孩子们海洋是人们神往的地方。人们称它为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故乡,资源的宝库,交通的要道。海洋为人类生命的诞生和繁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肖老师问大家:海洋有几种色彩?沙子是怎么形成的?你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一个接一个问题引起同学们的思考。于是,肖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探寻海洋的秘密,了解了海洋动物的生活习性。

报告团成员与大余县中小学领导和教师交流座谈

肖老师以图片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海洋世界。他生动讲述了自己参与解剖小鳁鲸和抹香鲸的经历。肖老师告诉孩子们,大翅鲸是一种洄游的海洋生物,具有社会习性,性情温顺可亲,成体之间也常常以相互触摸来表达感情。说到68日世界海洋日,肖老师希望同学们要珍惜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大自然哺育了万千生灵,与人类共享一片蓝天。我们要从小就学会珍惜美丽的家园,守护好绿水青山,守护好每一块土地,每一条河流,守护好我们的海洋,让人类与多种多样的生物共同生活在地球村,和谐相处。

报告团成员与上犹县四中领导和教师交流座谈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素博士为孩子们做了“地球CPU烧干会怎样”的主题报告。她通过将温室效应概念比喻为“地球发烧”,把复杂的科学概念简化成易于学生理解的信息,阐述形成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以及危害。王博士从地球为什么会变暖,全球变暖的危害有哪些,我们能为全球变暖做些什么三个方面再现了“气候变化”大议题下的人类警醒与适应。她还结合本地区气温变化,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本地气象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王博士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说理教育和启发引导相结合,以提问与回答的互动方式引导同学们探索科学知识,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理念和思维方法的碰撞与融合,这对于同学们未来的学术生涯和个人发展无疑具有重要启发意义。王博士的报告让同学们能从身边的极端天气出发,探索全球变暖的奥秘,提高了大家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丰富了他们的气象知识。

参观大余县博物馆 参观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

王博士讲座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走上讲台围住王博士,争先恐后与王博士合影签名,上演了一场“大型追星剧”,充分体现了科学家与学生之间真挚感情,这些美好时光瞬间成为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的动力源泉。

报告团在赣南地区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怀着敬仰的心情参观了“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缅怀先烈,继承遗志,继往开来。团员们参观了大余县博物馆、大余县中学、赣南树木园、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先后与大余县池江中学、池江中心小学、衡立实验中学、东门中心小学、新城四中、新城中心小学,上犹县第四中学和第五小学的领导与教师交流与座谈,就青少年科学教育交换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上,在国际激烈的竞争中,提升我国的科技实力的关键就是从青少年开始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传承爱国的科学家精神,造就一代无坚不摧的科技新人。

参观赣南树木园 与赣南树木园的同仁合影

春风化雨、润泽万物,这样一场“科学照亮山区 科学家进校园”专题科普活动开阔了孩子们视野,引燃了科学火种。孩子们纷纷表示,现在要努力学习,从小了解自然、探索自然、保护自然,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长大以后为祖国强大、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这场科普活动在赣南革命老区顺利开展,圆满结束,充分发挥了中国科学院的优势专家资源、科学知识资源,以及科普教育资源,把和大城市青少年接受科学教育的同等机会送到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实现提升乡镇区县青少年科学素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助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期待更多的科学家走进校园,送来科学知识。让科学之光照亮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孩子们未来的成才之路,造福人民、造福国家!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研学导师团与科普讲师团、中国科学院大学关工委、中国科学院老科协植物所分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