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2024年 第九十八期(总第1058期)

2024-06-13 18:00 来源:
放大 缩小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简 报

﹝2024﹞ 第九十八期(总第1058期)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办公室      2024年6月13日

弘扬科学家精神

怀念著名物理学家洪朝生先生


在科技界的浩瀚星空,

有一颗闪耀的星,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我国低温物理的开拓者,

著名物理学家洪朝生。

先生1920年出生在北京,

对科学强烈的求知欲望,

使先生踏上了漫漫求学路。

16岁考上清华大学物理系,

因抗日的烽火在祖国大地上燃烧,

清华将迁往长沙。

一群热血青年抱定科学救国的信念,

一心向往光明,

向往革命的圣地——延安,

终因战乱路断,

理想未能实现。

1938年学校再度南迁,

先生随“湘黔滇旅行团”,

辗转三千里来到昆明,

就读于西南联大。

1944年通过庚款留美考试,

考取麻省理工学院,

又去荷兰莱顿大学工作和学习。

此时先生在学术上已有建树,

发现锗单晶低温电导与霍尔效应反常现象,

提出杂质能级导电唯象模型等新概念,

得到导师和学界的重视。

1952年学成回国,

先生决心用自己掌握的知识,

助力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先在清华、北大和科大任教,

教室成了先生战斗的舞台,

为祖国培养低温领域的科技人才。

先生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低温物理专业,

组建了第一个低温实验室,

在缺少资料、材料和经验的情况下,

带领年轻的科技工作者,

克服重重困难,

研制成功第一台氢液化器,

生产出新中国第一升液氢。

之后又带领这群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

向更低的温度发起冲击!

在低温界温度每降低1摄氏度,

科研人员都要突破许多技术瓶颈,

付出成倍的艰辛和努力。

辛勤的耕耘总会有收获,

新型结构氦膨胀机与液化器,

终于在笑脸中展现在人们面前。

1959年首次实现了氦气的液化,

这可是值得庆贺的事件,

因为我们已经打开了低温世界的大门,

为我国低温领域多方向的研究,

铺就了一条平坦的大道。

先生曾参与了导弹工程的研制,

获取高能液体燃料,

为第一颗导弹的成功发射贡献力量!

1982年组建低温技术实验中心,

汇聚了国内优秀的低温科技人员。

低温物理属于物理学的一个方面,

现代的诸多学科都要与它牵手结缘。

正像5G给人们带来了快捷和方便,

却离不开一颗十几纳米的芯片。

从此我们掀开低温研究新的一篇,

开展超导物理方面的探索,

研制深度制冷机,

小型脉冲管和GM制冷机,

微型高频同轴脉冲管制冷机等,

打响一个又一个攻坚战。

红外遥感,

超导器件,

电子器件冷却和科学实验,

有了可靠的低温冷源。

在先生的精心组织下,

完成了中法合作“中子散射”的冷中子源,

使原子能反应堆延寿增效,

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研制成功KM3KM4氦制冷系统,

保障了卫星在地面,

完成空间环境下的模拟实验。

建立起高水平的低温温度计量室,

使我国低温计量水准走到了世界的前沿。

先生组织和参加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

在中外科学家面前交流、探讨,

各自在学术上的心得和经验。

由于先生在低温物理方面的卓越贡献,

在国际和国内曾多次获奖,

包括摘下了低温物理界,

最高的门德尔森奖这项桂冠。

在繁忙的研究工作中,

还挤出时间,

参与国家政事。

先生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为科学事业的发展,

为人民群众的生活福祉献策建言。

先生为人谦和低调,

生活俭朴清廉,

经常穿一件退了色的中山装,

有时还穿着工作服,

不知情的人会错把先生当成老工人。

但当国家遇到灾害的影响,

先生都是慷慨解囊,

大款额的无私捐献。

先生对己对人,

都要求的非常严苛。

据说一位学生跟先生求学八年,

才拿下博士学位。

单位考虑先生的住房条件应当改善,

把分房指标给了先生,

可先生推辞再三,

还是把指标让给了更困难的职工。

那时国家经济困难,

出国时可以买一件指标内的生活用品,

可先生硬是自己添钱,

挑了一款最好的相机,

供年轻人更好地开展科学实验。

为了节省一点儿汽油,

一次政协开会,

先生竟然骑着自行车到了人民大会堂,

遭到了警卫人员的阻拦,

出示证件后才缓解了当时的尴尬,

事后警卫人员感慨地说:

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全国委员!

2018年为国家低温物理事业,

默默耕耘了一生的洪朝生先生,

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而无限悲痛!

先生,请您走好!

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

学人风范,

正在理化所年轻一代科技人员身上,

薪火相传。

您未竟的事业,

正有您的后辈们来实现。

2015年“液氦到超流氦温区,

大型低温制冷系统研制”项目启动。

五年的时间,

不知开了多少次研讨会,

不知修改过多少次设计方案,

包括大型低温制冷系统整机及控制技术,

气体轴承氦透平膨胀机的研制,

液氦到超流氦温区的多项实践,

自主研制“2500W4.5K”

500W2K的大型氦制冷机,

获得圆满成功,

我国低温技术站到了国际同行的前端!

从此航天器的地面试验;

超导加速器;

大功率光源;

粒子加速器中高场强超导磁体冷却,

越来越多的国家重大工程,

都用上了我们自研设备提供的冷源。

为了提高新质生产力,

减少碳排放,

更为了航天事业的发展,

最新研制的日产5吨的大型氢液化器,

已经摆上了2024中关村科技论坛。

更值得自豪的是,

我国百瓦级氦制冷机,

氢液化器还走出国门,

在国外大科学工程中应用的更加广泛,

而且这些设备都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

一点一滴的平凡,

汇聚成伟大。

先生一生无数的平凡,

汇聚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学术上近乎苛刻的严谨治学精神,

汇聚成伟大的人格魅力。

今天缅怀先生的往事,

让我们用一位令人尊敬的老科学家,

一位在科学领域开疆扩土的低温泰斗,

一位德高望重,

和蔼可亲的老人身上的亮点,

照亮现代年轻人的前进之路吧!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理化所分会 王忠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