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2024年 第一一零期(总第1070期)

2024-06-21 19:35 来源:
放大 缩小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简 报

﹝2024﹞ 第一一零期(总第1070期)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办公室      2024年6月21日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老科协举办

2024年度学术沙龙


2024年4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老科协、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主办;中国老科协和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支持;成都分院老科协举办了2024年学术沙龙报告。中国科学院离退休工作局原副局长、老科协副理事长曹以玉、四川省老科协副会长李荣伟、西藏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刘鸿飞、成都分院纪检组长、系统党委副书记蔡长江、四川大学、西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成都分院系统各单位相关领域专家、青年学者及老科协代表、研究生、离退休工作人员等50余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由四川省老科协副会长、成都分院老科协会长赵永涛主持。

成都山地所研究员王全才作了题为《核心技术破解巨型滑坡治理的创新理论与实践——以樟木口岸滑坡为例》的精彩学术报告。王全才研究员,是樟木山地灾害防治项目总体负责人,近十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科研工作成效斐然。

樟木口岸是中国-尼泊尔和通向南亚次大陆的重要国际陆路贸易通道,但受到7695万m3特大型山地灾害的严重破坏而停止通行,中尼两国政府曾多次通表达对无法正常通关的极大关注。西藏自治区政府因此专门请求中国科学院解决这一罕见的地灾顽症,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白春礼同志当即表态:中国科学院一定有能力彻底解决这一地灾难题,2012年9月中国科学院正式启动西藏区域创新平台建设,由山地所牵头组织青藏所、北京地质所、武汉岩土所及西藏五家单位对该疑难滑坡即刻布局公关,正式深入开展樟木滑坡治理的可行性研究工作,随后该项目获国家投资38.87亿元,2014年开工,2022年竣工验收,王全才研究员荣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一等奖和3项国家级行业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报告主要简述了在治理樟木口岸巨型滑坡的项目实施过程中,王全才团队开展了原创性科技攻关,剑指樟木滑坡发育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将其治理视为多位一体的系统建设工程,希望通过多种措施的立体结合与综合应用,在有效提高滑坡稳定度的同时,建立没有地灾的快速通道,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樟木滑坡是个多级、多层、多条的复杂滑坡,随着局部条件改变又孕育出不同规模、性质方向的小滑坡。为此王全才团队在国内外首次发明了“通透式截水墙桩”这一世纪性创新结构,成功破解了巨型滑坡不能治理的世界性难题。

通透式截水墙桩的突出构思是,彻底摆脱过去人们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去捕捉地下水的传统思维,对滑坡直接通过“一刀两断,切断水源”的理念,完全截断滑坡体内沿滑坡方向纵向排泄的地下水。被截断的地下水又沿着截水墙式渗水井垂直渗入其下部预留的渗水隧洞内,并通过与其相连的抗滑桩内预留的短排水隧洞排进对接的滑坡体外的长排水隧洞中,并顺利排入洞口樟木沟里。这里的“大刀”或大坝就是一排下部预留排水隧洞的抗滑桩和几乎与抗滑桩等高的桩间同样下部预留渗水隧洞的渗水井形成的通透式截水墙桩组合结构。

与会专家围绕巨型滑坡治理展开了热烈的探讨,普遍认为樟木滑坡的成功治理,是成都山地所与相关单位通力合作的结果,可以从以下方面概括其重大意义:

第一、体现了防治理念的先进性、超前性和极大安全性,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保效益,以及国防意义和国际意义都十分突出;

第二、社会的发展与安全是人类进步的梦想与追求,没有安全的环境,社会就不可能跨越式发展,而中国未来的急速前行离不开西部的发展,否则,就无从谈起中国真正的腾飞。为此,需要研究人员从学术及应用技术上追求防灾减灾领域的突破。

第三、随着“一带一路” 、“西部战略”的落地实施及国家的快速发展,各类重大灾害治理工作必须提上日程,提前研究布局,科研人员应以超前的理念和责任,借助先进技术,才能实现科学减灾、避灾的目的。

第四、樟木滑坡是几十年来一直威胁口岸和近万名边民安全的巨大灾害体。临危受命的中国科学院能否彻底治理这一地灾顽疾,既是一次严峻考验,更是直面拷问可否切实兑现曾经给出的庄严承诺,是否能真正背负起社会的责任。对此,2022年底樟木滑坡治理工程的顺利验收和评价不仅已给出了满意的答案,更将由此项先进技术引领未来再创奇迹。

第五、灾害防治不是一个独立问题,不能仅局限于滑坡本身,更应开阔思路善将当地具体突出问题与区域环境、整体发展充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根治问题,为地区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六、通透式截水墙桩,是集抗滑桩、渗水井式截水墙及贯通二者的渗(排)水隧洞三位一体的通透式立体结构,它不仅彻底结束了以往特大型、巨型滑坡不能治理的历史,大幅度降低工程费用,更将作为近八十年来国内外滑坡治理一直沿用的继挡墙、抗滑桩和锚固工程三大结构之后的第四大抗滑结构体系从此载入史册,并将持续影响着岩土工程界。

第七、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出首先来源于思维创新,新一代科研工作者应不拘传统约束,发挥创新思维,对具体目标大胆提出科学前瞻的设计,唯有如此,才能创造出新的奇迹。

四川省老科协副会长李荣伟表示,樟木口岸巨型滑坡演化机制与防治技术攻克了世界难题,服务与国家和战略发展,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了力量。

曹以玉感谢四川省老科协、成都分院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对沙龙的圆满成功表示祝贺。他表示,王全才研究员的报告选题好,活动参与度高、开放度高、组织得力。在山地灾害防治领域,提出了具有创新性、前沿性、实践性独特的见解,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与会沙龙的专家和青年学者开展了热烈讨论,提出的前沿性、战略意见,符合科学智慧火花栏目的定位,点燃了科学思想智慧火花,构建互动交流平台。他希望以老科协为平台,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和院党组关于抢占科技制高点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科技智库和技术优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次沙龙是人类智慧战胜大自然的一次科学探索,核心技术破解巨型滑坡治理的创新理论与实践—以樟木口岸滑坡成功处治的创新结构体系,樟木口岸是中尼之间唯一有公路相连的陆路通商口岸,也是西藏目前唯一具有一定规模的国际贸易口岸,对国家经济贸易和战略发展意义深远。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老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