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科学家精神宣讲简报(2025.03)

2025-03-08 18:30 来源:
放大 缩小

科学家精神宣讲简报

﹝2025﹞第3期(总第220期)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工作委员会      2025年3月8日


“与病毒抗争的英雄”

---孙万儒老师为“中关村的故事”科学家精神系列讲座

作第十九场报告


3月1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老年大学、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精神宣讲团联合举办了“中关村的故事”科学家精神系列讲座第十九场在线直播报告会。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精神宣讲团专家孙万儒研究员作以“与病毒抗争的英雄”为题的报告。有50余人观看收听。

孙老师开宗明义,用简洁的语言,配上生动的动漫插图,讲解了: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病毒是地球上最小的“生物”, “病毒不是好东西”。接着,释析了微生物、细菌,介绍了按病毒遗传物质组成的分类、各种病毒的基本结构与形态、病毒侵染致病原因和常见病毒性传染病。并以脊髓灰质炎病毒致人类,特别是对儿童带来灾难的历史照片,让大家深刻地了解了病毒及其危害性。

孙万儒研究员详细讲述了与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争的英雄、著名科学家顾方舟。建国初期国内爆发脊髓灰质炎疫情,31岁的顾方舟临危受命,利用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深入地研究提出了我国应研制“减毒疫苗”的正确判断。旋即带领科研团队远赴云南深山荒地,在钻洞、找水、背扛拖拉仪器设备、砖瓦砂石上下山等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建起了疫苗研发基地,并昼夜兼程地研制出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为了确保疫苗的安全性,他冒着可能瘫痪的风险,以身试药,首先喝下疫苗溶液,证明对人体安全有效。但是这个疫苗主要是给儿童使用的,为证明疫苗是否可安全用于儿童,他义无反顾地用自己一岁的儿子做高风险临床试验。为了便于疫苗在当时简陋的条件下储存和运输,他带领团队创新性地将液体疫苗做成糖丸疫苗。从1964年起,全国推广糖丸疫苗,拯救了数十万儿童的生命。于1994年9月最后一例患者痊愈,我国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无脊髓灰质炎国家。“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顾方舟用自己的一生成就了一项救治人类的伟大事业。

之后,孙万儒研究员展示了新冠疫苗“守护者”赵振东研究员的光辉事迹。2020年腊月二十九,面对武汉突发新冠疫情,时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赵振东研究员招回刚放假的研究生们,全力投入抗新冠病毒药物研究。后赵振东研究员被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任命为疫苗研发专班支持小组组长,他带领团队围绕疫苗的毒株选择,疫苗类型、实验、生产、审评等提出多项重要建议,切实解决了疫苗研发中出现的多种难题,为我国抗击新冠病毒疫苗科研攻关的顺利进行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终因长时间、高负荷、超强度地奔波于抗疫制药一线,52岁的赵振东研究员这位幕后英雄倒在首都机场再没有醒来。他是一位国家、民族、人民铭记、敬佩的英雄!

报告结束后,听众们深深感谢孙老师,纷纷致敬科学家献身科学的奋斗精神、责任担当、家国情怀。大家认为,与病毒抗争的英雄故事完美地诠释了科学家们爱国为民、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的精神,表示将努力学习,锲而不舍地继续为科学、为国家和社会奉献。

(“宣讲团”工作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