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2025年 第九十六期(总第1279期)

2025-06-30 18:00 来源:
放大 缩小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简 报

2025﹞ 期(总第1279期)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办公室      2025630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老科协举办《体温也能发电吗?

——浅谈温差发电材料》学术沙龙活动


2025623日,由中国科学院老科协、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承办的《体温也能发电吗?——浅谈温差发电材料》学术沙龙在上海分院成功举办。

学术沙龙邀请了中国科学院老科协、上海市老科协、上海分院、上海分院老科协、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硅酸盐所、高等研究院、应物所、光机所、有机所、微系统所、生化所、天文台、药物所等相关单位老专家、学者共36人出席。

沙龙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老科协主任祝如荣研究员主持。他对给予本次沙龙活动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的院老科协、上海分院、上海市老科协表示衷心感谢。同时表示,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温差发电作为一种利用温差效应直接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的技术,以其清洁、无噪音、无有害物质排放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学术沙龙由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热电领域的专家陈立东院士,作题为《体温也能发电吗?——浅谈温差发电材料》的主旨报告。

报告指出,温差发电是基于物质内部载流子扩散过程产生的热电动势:当材料两端存在温度梯度时,热运动加速的载流子会从高温端扩散到低温端,从而在两端形成电势差,这种温度梯度驱动的电荷分离过程是实现温差电转换的物理基础。报告主要围绕“热电发电”“温差致冷”“热电科学与技术”“塑性半导体与柔性热电”“AI材料展望”五个板块展开。

本次沙龙围绕热电材料的科学前沿、应用挑战及未来发展策略进行了深入交流,重点探讨了如何通过跨学科合作推动基础研究向工程化应用转化。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热电技术虽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需突破关键瓶颈,拓展新兴领域,并以长远眼光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此次沙龙不仅梳理了热电领域的核心挑战,更凝聚了跨学科协作的共识,为未来研究指明了方向——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目标,共同推动热电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助力绿色能源与高科技应用的融合发展。

上海市老科协常务副会长王迅指出,主旨报告非常精彩,中国科学院和上海老科协有这个专业委员会,应该说已经涵盖了上海的所有大的科技团队。要做好为民服务,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工作,这也是中央对全国科协提出的要求。为此提出几点想法:一是要发挥我们这个专业的特色,行业的特色。二是要大力提携年轻人,目前上海老科协的工作从全国发展这个角度来说不是走在很前面,比如说像江苏,整个省的老科协会员有80万人,而我们上海的老科协会员不到1万。三是加强行业的联系,也就是说跟原单位的联系,简单来说要想做好工作,老科协工作与时代同频,一定要跟原行业、原单位保持比较密切的联系。

上海分院老科协主任祝如荣指出:近年来,我们根据院老科协对“学术沙龙”的要求,先后申办了“后疫情时期的健康与防治”“芯片的危与机”“脑机接口”“空间生命科学”“超导”“超强超快激光”等学术沙龙,这些既是学术前沿又是老百姓普遍关心和感兴趣的科技问题,也邀请了一些院士、高校、医院、企业的专家学者参与,希望产生一些新的思想火花,下半年还要举办上海天文台的学术沙龙。我们计划明后年,希望能在上海举办一个高端学术沙龙。我们相信,在新一代科学家和老一辈科学家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科学研究一定会抢占更多的科技制高点,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老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