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科普工作简报(2025.12)

2025-07-17 19:45 来源:
放大 缩小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科普工作简报

2025﹞ 12期(总第1132期)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工作委员会      2025717


童庆禧院士为乡村女教师公益培训报告“漫谈遥感”


715日上午,作为2025年“点燃火种・汇聚微光”——乡村女教师公益培训项目里的重要课程,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遥感技术与应用科学家童庆禧的“漫谈遥感”如期举行。来自云南、新疆、贵州等16 个省区的百名乡村女教师齐聚现场,专注聆听这堂充满科技前沿魅力的课程,在心中播下科技教育的种子。

作为本次公益培训邀请的顶尖专家代表,童庆禧院士有着深厚的学术积淀 ——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任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报告中,他从乡村教师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大家平时在山区看到的森林,用遥感技术能快速判断林木生长状态;田间的庄稼是否缺水、是否有病虫害,卫星遥感图像能给出精准答案。”

随后,童院士展示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航空摄影测量讲到如今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用生动案例阐释技术原理:“就像我们用眼睛看远处的山,能大概知道它的形状,而遥感技术相当于给地球装了‘千里眼’,能看清地表每一处细微变化 —— 小到农田里的作物生长高度,大到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冰川消融,都能通过遥感数据捕捉到。” 他特别提到,遥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比如可以通过遥感影像让学生直观了解家乡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让地理课、科学课从课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听完报告后,来自云南的乡村女教师李老师难掩激动:“以前总觉得遥感技术离我们很遥远,今天听童院士一讲才发现,它能帮孩子们认识家乡的山山水水。我已经把报告里的案例记下来了,回去后可以用在科学课上。”贵州的王老师则表示,这次培训让她明白,科技不是冷冰冰的术语,而是能融入日常教学的工具:“接下来的实地研学我要好好学,把更多科技教育的方法带回去,让孩子们知道,大山之外还有这样奇妙的世界。”

看着老师们眼中闪烁的光芒,我们更加确信,每一次知识的传递都是一次火种的播撒。这些乡村女教师就像纽带,将今天学到的遥感技术知识、感受到的科技力量带回家乡,融入课堂,终会让更多乡村孩子接触到前沿科技,在心中种下探索的种子。而亦城基金会也将继续联合各方力量,把“科技 + 教育”的公益之路走得更稳、更远,让更多微光汇聚成照亮乡村教育的火炬!

(“科普论坛”根据亦城基金会供稿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