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工作简报(2025.16)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科普工作简报
﹝2025﹞ 第16期(总第1136期)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工作委员会 2025年 7月25日
羊坊店街道羊坊店路3号院社区举办“海淀创新大讲堂”
王文利研究员应邀作“从牙和脑谈恐龙”报告
2025年7月25日,羊坊店街道羊坊店路3号院社区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盛宴。此次社区特别邀请到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讲师团报告专家,国家自然博物馆王文利研究员,为社区青少年开展了一场以“从牙和脑谈恐龙”为主题的“海淀创新大讲堂”活动,带领孩子们穿越时空,揭开恐龙世界的神秘面纱。此次活动共有30位青少年参加。
活动现场,王文利老师首先展示了多块珍贵的化石,让孩子们得以近距离触摸这些来自远古的“宝藏”,感受岁月的痕迹,与亿万年前的生命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孩子们的好奇心瞬间被点燃。
在随后的知识讲解中,王老师借助精心制作的PPT与生动的故事、图片资料,开启了这场奇妙的恐龙探索之旅。报告主要围绕“古生物学家是如何通过齿痕化石,侦破发生在亿万年前的一桩疑案;我和恐龙比牙齿;我和恐龙比智商;恐龙有第二个大脑吗?”四个方面的内容,通过丰富的图片对比,让孩子们清晰地了解到不同恐龙的体型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它们所适应的生存环境。在讲解恐龙牙齿时,王老师用形象的比喻让孩子们秒懂:“植食恐龙的牙齿像勺子,用来舀取植物;肉食恐龙的牙齿像牛排刀,专为撕裂而生。” 关于恐龙脑容量,王老师对比迅猛龙与伤齿龙的脑颅结构,还指出霸王龙虽然头部很大、有强大咬合力,但因体型庞大,脑体比并不高,智力比不上伤齿龙。互动环节围绕当一次小古生物学家,鉴定几种恐龙的牙齿、恐龙的灭绝猜想、怎么挖掘恐龙化石等内容将活动推向高潮,面对这些课堂上学不到知识,孩子们展现出极高的兴趣,纷纷踊跃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场气氛热烈非凡,老师还给爱思考的同学送上了珍贵的科普刊物。
此次“海淀创新大讲堂”活动,不仅让社区青少年深入了解恐龙知识,激发他们对古生物学的浓厚兴趣,还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探索的种子。羊坊店路3号院社区希望将来还有更多的机会开展此类科普活动,助力青少年提升科学素养,为他们打开探索科学世界的大门。
(根据羊坊店街道羊坊店路3号院社区供稿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