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工作简报(2025.24)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科普工作简报
﹝2025﹞ 第24期(总第1134期)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工作委员会 2025年 8月1日
四季青镇京香社区举办“海淀创新大讲堂”
肖方高级工程师应邀作报告
8月1日上午,四季青镇京香社区举办“海淀创新大讲堂”活动,邀请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讲师团报告专家,北京动物园首任科普馆馆长肖方高级工程师,为社区的青少年带来“白头叶猴的两次发现和大熊猫繁殖的故事”科普报告,用孩子们喜欢的故事,打开认识自然的窗口,播下关爱生命、守护环境,科学认识世界的种子,“活动”吸引社区近50位青少年热情参与。
一张奇异的皮,发现一个新物种。
问一下小朋友,咱们中国的特有物种,大家知道有什么?小朋友第一反应就是“熊猫”。但是在我国南方,有一种比熊猫更稀少的动物--白头叶猴,它是唯一一种由我国学者谭邦杰发现并命名的灵长类动物。从一张奇特的动物皮,到当地人叫这种动物“白猴”,到收集这种动物的皮、毛发、骨骼等信息,将相关资料与黑叶猴进行比较分析,最终确认这种新物种,有趣的故事,李白的唐诗,配上科学的讲解与分析,给孩子们带来一场寓教于乐的欢乐时光......。
熊猫繁殖故事。
1963年北京动物园首次成功繁殖大熊猫。大熊猫“平平”和“莉莉”产下一只幼崽“明明”。这是北京动物园历史上首次通过自然交配繁殖大熊猫成活的记录,这是全世界圈养条件下大熊猫的首次繁殖记录。熊猫的繁殖,不仅是新生命的诞生,更是谱写的延续,血脉的更新以及物种的希望,从每次新生的故事里,感受科研工作者的坚持与守护。
孩子们举手提问、回答,通过与肖老师的课堂互动,不仅让孩子们更加深刻了解自然,感知生态科普的智慧与魅力,也让孩子们明白保护动物,守护自然的重要。课后,孩子们分享了深刻体会。吴亦白小朋友课后受访表示:之前我都不知道白头叶猴这种小动物,社区科普讲堂让我在这个暑期收获了知识!很多家长也表示:暑期孩子们就喜欢在家看电视,玩手机,现在社区这些丰富的科普活动,让孩子融入集体、学习科学,主动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培养了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责任心,我们特别支持!
京香社区负责同志表示:通过开展暑期系列活动,让青少年在趣味互动中点燃探索热情。下一步社区将持续丰富文体活动形式,让孩子们在精彩纷呈的暑期生活中增长见识、强健身体、收获快乐,度过一个平安、喜乐、有意义的假期。
(根据四季青镇京香社区供稿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