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举办 “海淀创新大讲堂”孙莹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应邀作报告庆首个“科普月”(六)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科普工作简报
﹝2025﹞ 第55期(总第1165期)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工作委员会 2025年 9月19日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举办 “海淀创新大讲堂”
孙莹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应邀作报告
庆首个“科普月”(六)
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时代内涵,2025年9月18日下午,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举办 “海淀创新大讲堂”活动,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讲师团成员孙莹教授级高工应邀为328名四年级学生作了题为“致敬两弹功勋 弘扬伟大精神”报告。
活动伊始,当孙老师提问两弹是指什么时,同学们纷纷举手作答,孙老师分三个篇章饱含深情讲述了研制大国重器科学家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
孙老师讲课现场
首先是“三钱值万金”的故事,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三位科学家排除万难留学后归来,呕心沥血,攻坚克难,为祖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在“失踪的人”篇章中,科学家于敏等人为了研制氢弹,以国为重、家为轻,舍小家、为大家,共同的特征是“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令在场的每一位师生为之动容。
在讲到郭永怀、邓稼先大师的篇章时,孙老师介绍了科学家们在核事业上的奋斗与坚守,在他们心目中,比生命更重要的是党的事业,人民的期盼,祖国的重托!在孙老师的讲述中,科学家们的形象变得鲜活而立体,同学们时而静静聆听,时而踊跃举手回答问题,点燃了他们探索未知的热情, 在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
报告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老一辈科学家们从新中国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以超常的毅力和投入向世界宣告:“别人已经做到的事,我们要做到;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我们也一定要做到!我们一定要将“两弹一星”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小树立科技报国的志向,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努力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锤炼实践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感悟:今天听老师讲了两弹元勋的故事,我心里又感动又骄傲。
钱学森爷爷年轻时就在国外成了有名的科学家,住的房子又大又漂亮,工资也特别高。可他听说祖国需要人才,就立刻想回来。美国人怕他回国帮中国,故意拦着他,还把他关了两年多。就算这样,钱学森爷爷也没放弃,最后终于回到了中国。一回来,他就马不停蹄地组建团队,教大家研究导弹,慢慢撑起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后来九三大阅兵里那些整齐的导弹方阵,就是对他最好的告慰。
钱三强爷爷和妻子何泽慧奶奶,当年一起在国外研究核物理。他们在实验室里待了无数个夜晚,反复做实验、记数据,最后发现了“三分裂”现象,连国外的科学家都夸他们厉害。回国后,钱三强爷爷没停下脚步,又建了研究所,手把手教年轻人做科研,为中国培养了好多能研究原子能的人才。后来为了纪念他们,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还分别将两颗小行星命名为“钱三强星”和“何泽慧星”,让他们的名字永远闪耀在天上。
邓稼先爷爷研究原子弹的时候,没有先进的计算机帮忙。他就带着团队,每人手里拿一把算盘,天天坐在屋子里算数据。有时候一个数据要算好几遍,算错了就擦掉重新来,桌上的演算纸堆得比课本还厚。就算累得眼睛发红、手指发酸,他也没喊过一句苦。后来原子弹成功爆炸时,邓稼先爷爷看着蘑菇云,激动得眼泪都流了出来。现在阅兵里能保护国家的核装备,都离不开他当年的付出。
郭永怀爷爷那时候经常要带着科研资料去外地开会。有一次他坐的飞机突然出了事故,往下掉的时候,郭永怀爷爷第一反应不是自己逃命,而是紧紧把装资料的公文包抱在怀里,用身体护住。飞机坠毁后,大家在废墟里找到他时,资料还完好无损,可郭永怀爷爷却再也醒不过来了。他用生命保护的科研成果,后来也成了国家国防力量的重要部分。
钱伟长爷爷这一生,有三次特别了不起的“逆袭”。第一次是高考,他历史考了满分,物理却只考5分,可看到祖国被欺负,硬是放弃擅长的历史,从零开始学物理,每天熬夜做题、追着老师问,最后考上了物理专业;第二次是留学时,原本学力学,可二战爆发后,国家需要造坦克,他又转去研究坦克装甲,短短几年就成了这领域的专家;第三次是回国后,国家要搞两弹研制,他没接触过核物理相关技术,却主动牵头攻关,查资料、做实验,一点点啃下硬骨头,最终为两弹研发解决了不少关键难题。他总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学”,这份担当特别让人佩服。
现在九三大阅兵里那些厉害的武器装备,都是这些科学家爷爷用一辈子的汗水、甚至生命换来的。他们的故事就像一束束光,照亮我前进的路。我也要向他们学习,现在好好读书,将来也为祖国的强大出一份力!
——四7班焦令姿
今天是纪念九一八事变94周年的日子,老师给我们上了堂特别的课,讲“两弹元勋”的故事,我又感动又震撼。
钱学森爷爷放弃美国好生活,千辛万苦回到中国,带领团队开创了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钱三强爷爷和何泽慧奶奶在实验室反复试验,为核物理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邓稼先爷爷带团队扎根戈壁,用算盘算出重要数据,攻克了两弹难题;郭永怀爷爷用身体护住试验资料,为两弹事业献出了生命;钱伟长爷爷总说“祖国的需要就是他的专业”,凭着坚强的信念成为了领域专家;……。他们在物资匮乏、技术封锁的年代,隐姓埋名几十年,让中国的导弹、原子弹、氢弹都飞上了天。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元勋们的爱国心和科学报国的信念深深激励着我,他们的科研精神让我十分敬佩。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更应传承这份精神与担当,好好读书、多学本领,用行动向他们致敬,努力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四7班姜一菡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关于《致敬两弹功勋 弘扬伟大精神》的公开课。孙莹老师讲得非常有感情,声音抑扬顿挫,让我听得入了迷。我在座位上坐得笔直,眼睛紧紧盯着大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老师提问时,我立刻把手高高举起,心里既紧张又期待,希望能被叫到,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分享。剧场里气氛热烈,同学们都全神贯注地聆听,不时发出惊叹声。每当老师提问一个问题,同学们就刷的一下把手举了起来。 虽然这一次我没有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但我依然收获满满。我不仅更深入地了解了两弹功勋们的奉献精神,也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后,我要把这种爱国、担当、执着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感的人。
——四8班连心平
星期四下午,我们在圆梦剧场听了一场关于“两弹功勋,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讲座。听了科学家的故事,我的内心满是崇敬。
钱学森舍弃美国富裕的生活,回到艰苦的祖国搞科研;钱伟长三次转科,在面对“若中美交战,是否忠于美国”的问题中坚定说“不”;还有于敏研制氢弹,卫星之父孙家栋开拓卫星事业……他们献青春、献终身,甚至献自己的子孙。
这些科学家的爱国与奉献精神,如明灯照亮了我的心灵。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8班冯步曦
(根据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供稿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