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寄读学校举办“海淀创新大讲堂”从93阅兵看我国歼击机腾飞!北航老教授带领寄读学子解锁航空奥秘庆首个“科普月”(十六)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科普工作简报
﹝2025﹞ 第66期(总第1176期)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工作委员会 2025年 9月25日
北京海淀寄读学校举办“海淀创新大讲堂”
从93阅兵看我国歼击机腾飞!
北航老教授带领寄读学子解锁航空奥秘
庆首个“科普月”(十六)
战鹰列阵划破长空,“国之重器”守护蓝天,中国航空事业的跨越式发展牵动人心。9月24日,“2025年海淀创新大讲堂暨海淀寄读学校‘世界之窗’讲堂(第7讲)”开讲!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论坛”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徐扬禾教授以 “从93阅兵谈我国歼击机跨越式发展”为题,带领初、高中全体(190名)学生解锁航空知识,感受中国空军科技力量。
报告开篇,徐教授以93阅兵空中梯队为引,点燃同学们热情。他详解预警指挥机、特种机、运输机等梯队的功能,当提及歼击机与舰载机梯队时,现场惊叹连连。珍贵影像与生动讲解,让同学们仿若置身阅兵现场,直观感受祖国航空事业的蓬勃。
为了让孩子们明白高深的机械原理,徐教授用飞机模型演示飞行姿态,借竹蜻蜓讲解螺旋桨原理;讲升力时,通过实验模拟气流:“机翼上方气流快、压强小,下方慢、压强大,压强差就是升力来源!”“飞机为什么能飞?”“升力怎么来?”在飞行原理环节,徐教授以问题链开启互动。同学们踊跃作答,课堂氛围热烈。答对的同学还获得了飞机模型奖励,在互动中,孩子们既学知识又添探索欲。
谈及歼击机发展,徐教授将时间线拉回抗美援朝时期——我国空军于此诞生。仿制起步阶段,歼-5首飞标志中国跨入喷气式战斗机时代;自主设计阶段,歼-8打破国外垄断;“跨入三代机”时,通过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为跨越式发展蓄力。一个个节点与故事,让同学们读懂航空事业的艰辛。
“2011年1月11日,歼-20首飞成功,震惊世界,值得永远铭记!”徐教授语气自豪,歼-20的出现,标志我国进入四代机行列,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徐教授解读其隐身性能、超音速巡航等突破,强调“从歼-5到歼-20,每步都是国家实力的缩影”。
讲座尾声,徐老师深情地嘱托:“同学们努力,夯实基础,未来贡献!”孩子们纷纷表示希望有更多机会了解我国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情况,并表达了对徐教授的尊敬与喜爱。此次讲堂,不仅让孩子们收获航空知识,更激发出他们的爱国情怀与崇尚科学的精神。未来,怀揣“蓝天梦”的少年,必将以昂扬姿态探索未知,为祖国科技发展助力。
(根据北京市海淀寄读学校供稿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