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图书馆举办“海淀创新大讲堂”活动(三)--吐鲁番的火焰山、葡萄沟与古代文明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科普工作简报
﹝2025﹞ 第83期(总第1193期)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工作委员会 2025年 10月31日
海淀区图书馆举办“海淀创新大讲堂”活动(三)
--吐鲁番的火焰山、葡萄沟与古代文明

2025年10月19日下午,海淀区图书馆在四层多功能厅成功举办“海淀创新大课堂&海图讲坛”活动,活动特邀中国科学院科普讲师团/研学导师团团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李承森研究员担任主讲,作“吐鲁番的火焰山、葡萄沟与古代文明”主题报告,带领现场37位读者,共同走进丝绸之路重镇——吐鲁番的文明记忆与自然奇观。
李承森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曾赴德国、英国与比利时留学,他长期从事植物演化与环境变迁研究,曾八次参与南北极科学考察,并曾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李老师现为英国林奈学会会员、美国植物学会会员、中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分会名誉理事长,其科研成果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本次报告聚焦吐鲁番作为丝路要冲的独特地位。李老师从火焰山的干热气候、荒凉的沙漠戈壁,讲到生机盎然的绿洲、灌溉奇迹坎儿井与闻名于世的葡萄沟,生动描绘出这片土地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壮丽画卷。他指出,吐鲁番人民创造的灿烂文明,至今仍保存在沙漠古墓与山谷千佛洞中,出土的干尸、粮食、大麻、陶器与木佛像等文物,以及高昌故城、交河故城的遗迹,无不在诉说着丝路往来的繁荣故事。
在交流互动环节,现场读者围绕吐鲁番地区的环境变迁、绿洲生态保护以及丝路植物的传播与影响等问题踊跃提问,李老师结合自身研究经验,逐一作出专业而细致的解答。
整场报告内容充实,讲述生动,为读者搭建起一座理解吐鲁番自然地理与历史文明的知识桥梁,也在秋日海淀点燃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丝路文化之旅。
(根据海淀图书馆供稿改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