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对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价值——刘卓军老师为“中关村的故事”科学家精神系列讲座作
科学家精神宣讲简报
﹝2025﹞第71(总第288)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工作委员会 2025年11月10日
科学家精神对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价值
——刘卓军老师为“中关村的故事”科学家精神系列讲座作

第二十四场报告
11月10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老年大学、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精神宣讲团联合主办的“中关村的故事”科学家精神系列讲座第二十四场报告以在线直播的形式举办。本次报告以“科学家精神对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价值”为题,邀请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精神宣讲团专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卓军作报告。共有40人左右观看收听。
刘卓军老师作为吴文俊院士的早期博士生,以其在学生期间的经历以及后来与吴先生一道共事的所见所闻,概要地将吴文俊先生在数学研究道路上的坚定执着与卓越贡献做了生动讲解。
吴文俊先生早年赴法国留学,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取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并在随后又一个两年的时间里更上一层楼,以吴文俊第一、第二公式等重大进展引发了一次学术圈内有名的“拓扑地震”,其相关成果在1950年召开的世界数学家大会上受到高度认可。1951年回国后,吴文俊先是任北京大学数学教授,随后加入中国科学院从事数学研究。1956年,吴文俊以示性类、示嵌类等拓扑学方面的深刻工作和华罗庚、钱学森一道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成为新中国当之无愧的学术领袖之一。
在创新的道路上,吴先生始终具有着向前冲的劲头。1970年代,他偶然接触到了计算机,敏锐地意识到借助计算机从事数学研究的可能性。但因其使用极为不方便,吴先生凭借着科学家的毅力、意志和基本功,通过艰辛的努力,过关成功了。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他不顾年近60的现实,从零开始学习编程技术,并最终提出和完善了“吴方法”,开创了数学机械化这一崭新的研究领域。吴先生的工作及突破性成果得到了国际自动推理杂志(Journal of Automated Reasoning)和人工智能杂志(Artificial Intelligence)高度重视,引发了国际上跟随吴方法进行研究的新局面。1997年,埃尔布朗(Herbrand)国际自动推理杰出贡献奖颁授给了吴文俊。授奖词中说,“在不多的自动推理领域中,以往的被动局面是由一个人完全扭转的。吴文俊明显就是这样一个人”。2000年,吴先生获首届国家科技进步奖。2006年,吴先生在邵逸夫科学获奖时被颁奖委员会认为,“吴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方法,该方法被证明在解决一大类问题上都是有效的,而不仅仅是局限在初等几何领域。”其工作“揭示了数学的广度。为未来的数学家们树立了新的榜样”。
在本次宣讲过程中,刘老师还讲述了一些体现吴文俊先生始终秉持着对科学的敬畏之心,潜心研究,淡泊名利,提携后人,受人尊重和爱戴的轶事。详实的报告深深地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位学员,大家纷纷表示:吴先生的故事不仅是学术传奇,更向大家展示了“爱国、奉献、求真、创新”的伟大科学家精神的内核。将激励大家从理论到实践,勇于突破、敢于探索,奋勇向前。
(院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工作组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