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2025年 第三十五期(总第1218期)

2025-04-17 18:00 来源:
放大 缩小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简 报

    2025﹞ 第三十五期(总第1218期)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办公室      20254月17


2025年“百嘎丽”中国科学院科普专家

鄂尔多斯行圆满成功


“百嘎丽”(Bagari)源自蒙古语,意为“自然”,延伸出绿色、生态等时代新理念。百嘎丽的卡通形象被塑造成为一位身着鄂尔多斯蒙古袍、头戴绿松石与玛瑙装饰的蒙古族女孩,手持放大镜与书籍,体现“民族+科普”的双重寓意,表达倡导民族文化与传播科学知识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百嘎丽为品牌的科学教育活动应运而生,科普短视频、歌曲与舞蹈、表情包,以及每年举办的“百嘎丽”科普活动深入人心,广受赞誉。

《“百嘎丽”中国科学院科普专家鄂尔多斯行》启动会场

2025年4月8日至12日,中国科学院老科协与鄂尔多斯市科学技术协会联手推出《“百嘎丽”中国科学院科普专家鄂尔多斯行》活动顺利举行。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讲师团的专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专家应邀共同开展此项活动。

2025年4月8日《“百嘎丽”中国科学院科普专家鄂尔多斯行》启动仪式在鄂尔多斯职业学院举行。市科协党组丁玲书记致辞,热烈欢迎各位专家,衷心祝贺鄂尔多斯各项科学教育活动蓬勃开展,不断取得优异成绩。与会志愿者通过歌曲、舞蹈和乐曲表演传递百嘎丽的民族风采与科学元素。

内蒙古的百嘎丽                 百嘎丽与赛蒽锶(science)

由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讲师团团长李承森带队,团员邹德浩、庞之浩、孙旭、李双双,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张玉、温秀莲、达来宝力格、康乐、南海鸥等专家分赴科普专家行康巴什区站、伊金霍洛旗站、东胜站、准格尔旗站、鄂托克前旗站、鄂托克旗站、杭锦旗站、乌审旗站、达拉特旗站,在各园区、学校、企业和苏木乡镇开展讲座、义诊和实用技术指导等科普活动,向广大中小学生、政府工作人员和社会各界普及科学知识,包括AI智能、军事国防、空间探测、医疗健康、水资源保护、农牧业等,拉近公众与科学的距离,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李双双博士的人工智能报告

在启动仪式主会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李双双副研究员以《走近AI,拥抱AI,会用AI》为题作了一个精彩讲座。

李双双老师作主场报告

李老师通过智能停车场、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等生活场景,结合ChatGPT、DeepSeek等前沿应用,展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建立对AI的直观认知。他通过讲述人工智能战胜人类的案例,包括IBM深蓝、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AlphaGo,AlphaZero等,剖析其致胜原因,引出人工智能定义、发展历程等。

李双双老师报告现场

在技术边界探讨环节,李老师展示了AI在自然语言处理、智能驾驶等领域的赋能作用,分析了当前技术的局限性。针对未来发展,他重点解读了大模型、人类脑智能等前沿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最后,李老师结合智能时代的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了技术变革对就业市场和个人发展的影响,并给出了应对建议。

李双双老师报告现场

听了李老师的讲座,师生们提升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水平,不仅加深了对AI技术的理解,更对智能时代的人机协作充满期待。聆听李博士报告的大学生有500多人。

邹德浩老师作《祖国在我心中》等报告

人民日报原常驻联合国首席记者邹德浩为鄂尔多斯第一中学、一中分校,以及康巴什区未来小学先后作了《祖国在我心中》的报告,为东胜区民族街道和区文化宫分别作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成功》和《俄乌冲突对我国安全影响》的报告,在伊旗融媒体中心、神华融媒体中心为在职编辑记者和工作人员作了《如何提高基层干部的宣传素养》的报告。

邹德浩老师报告现场

鄂尔多斯第一中学负责人张老师说,邹老师从联合国的角度和高度来分析中国开辟了一条现代化的成功之路,让师生们深刻感受到中国的成功就是对全人类的巨大贡献。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人类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这就是对中国道路与中国制度的充分肯定。

邹德浩老师报告现场

邹老师的报告展现了大量数据和照片,让同学们对共和国一路走来的艰难历程深有触动,对革命先辈先烈和科学家们付出的巨大牺牲充满了敬意,认为他们才是共和国的真正英雄,是一面面永远不倒的旗帜,是一座座历史的丰碑,他们的事迹是鼓舞年轻人树立正确人生观,把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的动力。邹老师的报告让同学们深深感受到肩上的担子和所负责任之重大。

邹德浩老师报告现场               邹德浩老师与同学们合影 

在互动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关于国际形势,两岸关系,中美关系,气候变化,俄乌冲突,关税大战对我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学好外语等一系列问题。邹老师通过自己学习英雄,学习科学家精神的成长经历,以及在国外长期工作的切身体会,一一做了回答。

邹德浩老师报告现场

邹老师在鄂尔多斯作了七场科普报告,听众人数达到2100多人。每场报告的气氛热烈又不失严肃。报告结束后,很多人主动过来向邹老师表示感谢,同学们请邹老师签名留念,与老师握手拥抱。中国科学院科普讲师团送来了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报告,内容充实有说服力,先辈先烈和科学家们的精神具有感染力,深入人心,鼓舞大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李承森老师作生命科学的报告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李承森研究员在康巴什区第五小学、东胜区第一小学铁西校区引领同学走进神秘的植物王国,学习植物形态、分类,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自然环境等科学知识。在康巴什区第一小学,伊金霍洛旗第一小学与市一中附小,东胜区东青小学,李老师带领同学们参加一次长途旅游,到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南北寒带,观察那里的自然环境、动物、植物与生态系统。

李承森老师讲课现场

在探秘植物王国的过程中,李老师首先从植物的基本形态特征讲起,大家一起学习花的基本结构,认识果实、种子,叶的不同类型,了解不同气候带生长的植物,学习彩虹植物、高山植物,食虫植物等。李老师希望同学们从身边植物学起,学会观察与解剖植物,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李承森老师讲座现场

李老师曾经在北冰洋上的斯瓦尔巴德群岛,以及南极半岛上开展多次科学考察工作,积累了大量资料和照片。依据这些丰富的资料,李老师给同学们讲述生物与环境相互之间的密切关系,讲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传播热爱大自然与保护大自然的理念,学习环境科学与生命科学的知识,从小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为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而奋斗。

李承森老师讲座现场               邀请同学登台共同讲课

生活在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上的北极熊,北极狐、北极鹅、北极犬、驯鹿、北极鹅等均具有适应寒冷气候的习性,这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缺少土壤,各种植物大多生活在岩石缝中。尽管生存条件恶劣,生长期短暂,生命之花依旧灿烂辉煌。北极地区有200多种开花植物。在全球变化前提下,北极地区存在温度升高现象,引起科学界高度关注,投入力量加以研究。

李承森老师讲座现场

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南极地区在距今2000万年前就进入冰雪世界。岩石表面生长大量“地衣”。这是一种由菌类和藻类共生的生物,是陆地上战胜恶劣环境的开路先锋。同学们了解了地衣的知识。相比较北极的自然环境,南极的开花植物只有两种——南极发草与南极漆姑草。但是,南极大陆是企鹅的天堂,它们每年夏天来在这里繁衍后代。南极短暂的夏季是海豹休养生息的好时光。

李老师为同学们签字                 李老师与学生们合影

在互动交流环节。李老师走到同学中间,与同学们面对面探讨问题。在李老师鼓励下,不断有同学走上讲台,与李老师一起讲课,现场气氛十分活跃。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争先恐后请李老师签字留名,与李老师合影留念。李老师期待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为复兴中华民族,建设强大中国做出贡献。聆听李老师讲课的鄂尔多斯各个学校同学多达1410位。

庞之浩老师简述空间科学故事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编审,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空间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教授为鄂尔多斯孩子们提供了六场航天科普讲座。他以生动语言、精美图片与视频,现场演示与积极互动等方式开阔了同学们的眼界,在他们心中埋下了航天种子。现场有980位,线上有1900位师生聆听了庞老师的精彩讲座。

庞之浩老师讲课现场

在准格尔旗大路一小,庞老师作了《了不起的嫦娥工程》的讲座,介绍中国探月工程的辉煌历程、相关知识和生动故事等,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庞之浩老师讲课现场

在准格尔旗薛家湾第一小学、达拉特旗第十三小学与第十三中学小学部、杭锦旗第四小学,庞老师作了《很有趣的太空生活》的讲座。他揭秘了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奇妙生活,即航天员在太空中的衣食住行,包括如何睡觉、行走、洗脸、洗澡、穿衣、吃饭、锻炼、上厕所等。他在现场演示怎样测试与锻炼自己的平衡能力,为今后同学们当航天员做准备。庞老师与同学们互动时,许多同学积极提问。庞老师的讲座激发了孩子们对航天的兴趣,受到热烈欢迎。

庞之浩老师讲课现场

庞老师在杭锦旗实验小学,作了《航天员是怎样炼成》的讲座。他利用视频介绍了航天员的选拔标准、选拔方法,以及训练方法,并对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作了解答。讲座现场气氛热烈,效果很好。

庞之浩老师与同学们合影

孙旭老师作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国防大学孙旭教授在鄂托克旗桃力民红色教育基地、鄂托克前旗党校作了《百年大变局 国家安全战略思考》的讲座;在鄂托克旗桃力民小学、鄂托克前旗一中、乌审旗嘎鲁图学校作了《中国梦 强国梦 我的梦》的讲座;在乌审旗党校作了《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十周年》的讲座。

孙旭老师讲课现场

孙教授围绕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科学含义、时代背景,以及主要内容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国防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介绍当前国际形势与未来发展趋势,准确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精髓,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住风高浪急的重大考验,在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面前,努力求新,开创新局面。孙老师结合国际形势与典型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国家安全战略、国防建设重要意义,立意高远、内涵深刻、旁征博引、论述精辟,既充满理性智慧,又饱含家国情怀。

孙旭老师讲课现场

孙老师在阐释了中国梦、强国梦的使命与担当时,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不断丰富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锻炼成长为复兴中华民族的一代科技新人。

孙旭老师讲课现场

孙老师在鄂尔多斯科普专家行的过程中,为领导干部670余人、中小学生780余人讲课传送国防科学知识,备受广大听众的好评与感谢。

孙旭老师与同学们合影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讲师团供稿)